[发明专利]电动机拖动式隔爆型电机爆炸压力测定试验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8861.0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6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臣;王忠文;张东岭;郭玉朋;段海鹏;安连红;王昱;张林伟;谢羽白;刘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14 | 分类号: | G01L5/14;G01N3/313;G01N3/02 |
代理公司: | 13108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桂芳 |
地址: | 063012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动电机 电机 高电压 动力电缆 防爆试验 低电压 测定试验装置 耐压试验装置 电动机拖动 电缆密封圈 爆炸压力 高度调整 隔爆外壳 旋转状态 压紧装置 引入装置 支撑平台 隔爆型 连接件 试验 配电 支架 电源 供电 驱动 建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拖动式隔爆型电机爆炸压力测定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动力电缆引入装置、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连接件、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防爆试验槽、支撑平台、拖动电机高度调整支架、动力电缆、压紧装置、电缆密封圈、防爆试验槽基座;方法为通过对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供电来驱动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使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能够在旋转状态下进行试验。本发明可显著的降低对试验配电电源的要求,提升隔爆外壳耐压试验装置的建设效率。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属于隔爆电机外壳耐压试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动机拖动式隔爆型电机爆炸压力测定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隔爆型电气设备是指具有隔爆型外壳的电气设备,防爆标志为“d”。隔爆外壳是指能承受内部的爆炸压力,并能阻止爆炸火焰向周围环境传播的外壳。隔爆型电机的型式试验中的外壳耐压试验,包括爆炸压力(参考压力)测定和过压试验,其中爆炸压力测定需要在静止和旋转状态下进行试验。爆炸压力的测定直接关系过压试验的压力值大小,而旋转状态下进行电机的爆炸压力测定时,往往需要通过电源直接驱动被试电机来实现,而电源直接驱动时,无法对采用等效绕组替代模型的被试电机进行驱动。当实验室无6kV,10kV等以上高压配电时,也无法进行被试电机旋转状态下的爆炸压力测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机拖动式隔爆型电机爆炸压力测定试验装置及方法,满足试验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机拖动式隔爆型电机爆炸压力测定试验装置,包括防爆试验槽、设置在防爆试验槽内部的试验装置、与试验装置连接的动力电缆引入装置,其中:
试验装置包括设置在防爆试验槽内的支撑平台、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的拖动电机高度调整支架、设置在拖动电机高度调整支架上的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与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连接的连接件、与连接件连接的并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的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
动力电缆引入装置包括密封设置在防爆试验槽外壁的防爆试验槽基座、设置在防爆试验槽基座内的电缆密封圈、设置在电缆密封圈外部并与防爆试验槽基座和电缆密封圈的外缘均密封配合的压紧装置、与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连接的动力电缆,动力电缆依次穿过压紧装置、电缆密封圈和防爆试验槽基座与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件为联轴器,拖动电机高度调整支架为支撑块或交叉折叠杆。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动力电缆引入装置提供的额定电压等级为380V、660V和1140V,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的额定电压为380V-10kV(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包含同等电压,最高到10kV即可)。
一种电动机拖动式隔爆型电机爆炸压力测定试验方法,利用了上述的装置,设置与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连接的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通过对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供电来驱动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使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能够在旋转状态下进行试验。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选取与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相同电机级数的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在绝缘电阻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将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连接动力电缆,对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进行空载试运转;
B、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空载运行完好时,通过选取合适的拖动电机高度调整支架使其与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保持相同的中心高度;
C、通过连接件把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与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进行连接;
D、再次对低电压等级拖动电机进行通电,测量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的转速,如果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的转速不低于其额定转速的90%,则关闭防爆试验槽进行爆炸压力测定试验。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高电压等级被试电机绕组可采用等效的替代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8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