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羰基配合物热解缓释一氧化碳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16235.8 | 申请日: | 2019-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2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强;王红霞;郭萌;林德智;张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P9/08;A61P31/04;C01B32/4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高雪霞 |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羰基 配合 物热解缓释 一氧化碳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羰基配合物热解缓释一氧化碳的方法,采用五羰基铬卤代离子季铵盐类化合物为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其在加热条件下可以缓释纯净的一氧化碳,同时其物性稳定,无需避光、隔绝空气,可长期保存,是一类理想的医用CO‑RM。肌红蛋白免疫试验证明,本发明方法可有效热解CO‑RM缓释CO,实现微摩尔级蛋白溶液的羰基化过程。同时,本发明可以避免现有一氧化碳释放治疗所需的复杂气压控制装置,从根本上避免高压剧毒一氧化碳气体钢瓶的使用,实现了安全、便捷、微量CO释放,解决了CO临床治疗应用的瓶颈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便捷的一氧化碳释放方式,特别是利用金属羰基化合物热解释放一氧化碳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内源性一氧化碳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信使分子,它具有抗癌、抗炎、抑制器官移植排斥以及抑制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等重要的生理功能(Nat.Rev.Drug.Disc.,2010,9,728)。控制微量一氧化碳摄入是急性肺损伤(Am J PhysiolLung Cell Mol Physiol.,2008,294,642–643)、胃溃疡(FREE RADICAL RESEARCH,2016,50(10),1098–1105)、慢性肠炎(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2012,19,70-76)及抑制器移植排异反应等的有效治疗方法,同时微量一氧化碳治疗的应用在结肠手术后肠麻痹(FAD:NCT01050712)、肺动脉高压(FAD:NCT01523548)、镰状细胞病(FAD:NCT02530242)以及胰岛分离(FAD:NCT02567240)等方面均已实现。临床医学研究中,使用精密的气体控制设备可实现对于患者摄入治疗量CO的精准控制,保证控制CO毒性与疗效之间的平衡(发明专利:US7574246B2;CN207424721U)。然而,高浓度CO气体的毒性、高压气体钢瓶的安全性和缓释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极大限制了CO生理活性研究与临床治疗应用。
进入21世纪,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作为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开始广泛应用于CO生理功能研究(US7045140B2;US20040143025A1;CN105801626A;CN106902355A)。在自发(Dalton Trans,2007,1500–1508)、光解(Circulation Research,2002)、氧化(DaltonTrans,2013,42,5985)以及酶解(Angew.Chem.Int.Ed.,2011,50,2392–2396)等分解反应作用下,这些CO-RM可在生物体系内产生治疗量的CO分子,成功实现了心血管舒张、保护离体器官以及抗菌抗炎等重要CO治疗功效(J.Med.Chem.,2018,61,2611-2635),进而为相关CO医学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此类CO-RM释放过程往往伴有非羰基配体的解离,而这些外源性有机物具有潜在生理毒性。更重要的是,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释放CO后,必然在生物体内产生大量过渡金属残留,进而可能堵塞血管;同时,释放产生的重金属离子还可能对细胞核、细胞膜及线粒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J.Med.Chem.,2018,61,2611-2635)。尽管已经有大量此类CO-RM应用于CO治疗分子机制研究,但此类原位释放方法产生的毒性问题难以避免,严重制约了CO在临床医学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CO-RM原位释放后所产生的重金属离子及非羰基配体无法排除体外,易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加热分解金属羰基化合物缓释CO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将金属羰基配合物在密闭条件下加热分解,使其释放CO气体;所述的金属羰基配合物为卤化五羰基铬四烷基铵、卤化五羰基钼四烷基铵、卤化五羰基钨四烷基铵中任意一种,其中的卤化指氯化、溴化或碘化,烷基指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上述的金属羰基配合物为氯化五羰基铬四丁铵时,优选在密闭条件下60~140℃加热,使其释放CO气体。
上述的金属羰基配合物为溴化五羰基铬四丁铵时,优选在密闭条件下80~140℃加热,使其释放CO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6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