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葫芦形五金件电镀镀镍自动化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8897.0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5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黄连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远略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7/00 | 分类号: | C25D7/00;C25D17/00;C25D3/12 |
代理公司: | 苏州瞪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8 | 代理人: | 张宇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葫芦 五金件 电镀 自动化 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葫芦形五金件电镀镀镍自动化生产线,其结构包括隔箱、镀镍格、支撑杆,镀镍格嵌入于隔箱内部,葫芦形的五金件底端会最先抵触到兜顶口,由外卡层对其进行大致的兜住与防滑,让内部的服帖条一同受力,往内弯曲,跟随外界所施加的力产生一定的摆向,对其外层起到防护与反托的作用,让细分口与大露口的空洞让液体对物体进行处理,中端由中露口抵住,控制了整体大致的位置,其反扣固头将会对中反力芯进行拉扯,由外壳对其内部进行防护,让液体能够顺着内置槽内部的流至所需的位置将五金件包裹起来,能够在葫芦形五金件底端较大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包裹导流处理,让底端不会受到抵触的反力,并且能够将处理液顺利的包裹住整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五金件电镀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葫芦形五金件电镀镀镍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五金件的形态各异,有葫芦形即下大上小中部较细的形态,在对其进行镀镍时,批量将其悬挂于设备上,通过移动的方式,让葫芦形五金件置入液体中进行电镀上镍。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五金件电镀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
当葫芦形五金件抵触在液体上表面时,会存在一定的抵触力,悬挂头的固力小于抵触力时,其葫芦形五金件的底部比上端受力面大,会被液体抵触的力从较细的中部给掰变形。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葫芦形五金件电镀镀镍自动化生产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当葫芦形五金件抵触在液体上表面时,会存在一定的抵触力,悬挂头的固力小于抵触力时,其葫芦形五金件的底部比上端受力面大,会被液体抵触的力从较细的中部给掰变形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葫芦形五金件电镀镀镍自动化生产线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其结构包括隔箱、镀镍格、支撑杆、操控箱、吊挂链。
所述镀镍格嵌入于隔箱内部,所述隔箱上表面垂直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操控箱安装于支撑杆外表面,所述吊挂链与支撑杆相连接。
所述镀镍格包括导向底、外隔层、内置槽、导向顶头、兜顶口,所述导向底安装于外隔层内壁,所述内置槽嵌入于外隔层内部,所述导向顶头贴合于外隔层内壁,所述兜顶口与导向底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底包括底固角、顺向层、展内芯、外兜层,所述底固角嵌入于外兜层内部,所述顺向层安装于外兜层外表面,所述展内芯安装于外兜层内部,所述底固角呈半弧形结构,所述展内芯设有两个,所述顺向层设有八个且四个为一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兜顶口包括透软层、外卡层、服帖条、反力抵条,所述反力抵条嵌入于透软层内部,所述服帖条与外卡层相连接,所述服帖条呈球体结构,所述反力抵条设有两个,所述外卡层设有四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展内芯包括外卡兜条、总摆形条、限制摆角,所述总摆形条嵌入于外卡兜条内部,所述限制摆角安装于总摆形条外表面,所述总摆形条呈半弧形结构,所述外卡兜条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回型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卡层包括大露口、细分口、托头、中露口,所述细分口与大露口相连接,所述托头设于中露口侧方,所述细分口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大露口设有四个且呈圆形均匀分布,所述托头呈球体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制摆角包括形变外层、中反力芯、反扣固头、外壳,所述中反力芯安装于反扣固头之间,所述反扣固头与形变外层相连接,所述外壳安装于反扣固头外表面,所述反扣固头设有两个,所述外壳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远略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远略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8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金产品电镀加工用除油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铜箔防氧化槽液下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