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镀膜玻璃生产线阴极冷却水节能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5010.2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9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杨真理;王桂荣;张朝晖;易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长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02;C03C17/00 |
代理公司: | 42228 武汉今天智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邓寅杰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 镀膜 浮法玻璃基片 冷却系统 旁通管路 阴极冷却 清洗 冷却塔 热交换 镀膜玻璃生产线 节能利用系统 离线镀膜玻璃 清洗供水管路 并联设有 节能环保 冷却环境 清洗系统 水量需求 循环水泵 水汽 换热器 冷却水 水箱 蒸发 水资源 消耗 节约 | ||
本发明涉及离线镀膜玻璃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镀膜玻璃生产线阴极冷却水节能利用系统,包括水箱、阴极、冷却系统、循环水泵和镀膜清洗系统,阴极和冷却系统之间的管路上并联设有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与镀膜清洗供水管路之间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本发明在为阴极提供冷却环境的同时利用阴极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用于浮法玻璃基片在镀膜前的清洗,合理利用能量、节能环保,同时将阴极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用于浮法玻璃基片在镀膜前的清洗,可以减少通过冷却塔水汽蒸发降温消耗的水量需求,节约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线镀膜玻璃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镀膜玻璃生产线阴极冷却水节能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Low-E玻璃又称低辐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镀上多层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膜系产品。其镀膜层具有对可见光高透过及对中远红外线高反射的特性,使其与普通玻璃及传统的建筑用镀膜玻璃相比,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离线Low-E镀膜是玻璃镀Low-E膜的生产技术之一,适合于大面积玻璃的镀膜。
在玻璃镀膜工艺中,常采用阴极真空磁控溅射法进行镀膜,其通过磁控溅射在优质浮法玻璃的表面镀一层或多层金属、或金属化合物薄膜。其中,溅射过程是建立在气体放电基础上,放电从低压下开始,气体离子与靶材相互作用,离子不断的撞击靶表面,靶材从靶表面被轰击下来,然后在靶附近的基片(玻璃)上沉积下来,凝结成一层薄膜。因此,其具有膜层厚度均匀、镀膜速度快和基板温度低等优点。但是这种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及时采取冷却措施,生产设备就会严重受损,造成机器设备烧毁。正常需冷却的关键设备部分是:阴极、底板挡板、阴极电源和电源柜、真空泵等发热设备。为此需要在镀膜工艺进程中采用冷却系统,以及时排除设备的产热并维持较佳的水温,从而避免产品的失效率和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目前全国的离线镀膜玻璃生产线有150余条,镀膜阴极冷却水系统的回水温度在42℃左右,水量在400吨/h,需要经过冷却塔通过大量的水汽蒸发进行降温,见图1的现有技术阴极冷却水系统工艺流程图,水汽蒸发降温每天消耗的水量有50吨,同时也因水汽蒸发降温消耗大量的热量。
而Low-E镀膜用的浮法玻璃基片在镀膜前要进行清洗,为保证清洗效果,清洗用水要用电加热进行加温,若安装6个电加热装置,每个电加热装置的功率为9KW,则安装电加热的功率是6*9KW=54KW,每天耗电54*24=1296度,每年耗电为54*24*300=388800度,全国按50%开机率计算,用电291.6万度。消耗的电量非常庞大。
因此,如何在为阴极提供一个较佳冷却环境并合理利用阴极冷却产生的热量和水资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镀膜玻璃生产线阴极冷却水节能利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镀膜玻璃生产线阴极冷却水节能利用系统,包括水箱、阴极和冷却系统,所述水箱、阴极和冷却系统通过阴极供水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还包括设置于阴极供水管路上为循环回路提供动力的循环水泵;
还包括镀膜清洗系统,所述镀膜清洗系统设有镀膜清洗供水管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极和冷却系统之间的管路上并联设有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与镀膜清洗供水管路之间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如上所述一种镀膜玻璃生产线阴极冷却水节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如上所述一种镀膜玻璃生产线阴极冷却水节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为:
F=Wq/(K*ΔT);
式中,F代表换热面积,单位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长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长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50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