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圈电磁复合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6135.5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6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曾小勇;孟正华;黄尚宇;周寿露;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26/14;B21D43/00;B21D37/01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龚雅静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圈 电磁 复合 成形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无线圈电磁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压机构、电磁成形机构和外接电路;
所述冲压机构包括上模座、凸模、压料板、第一螺钉、下模座和凹模,所述上模座底部固定有凸模固定件,所述凸模镶嵌在所述凸模固定件内,所述凸模底部为冲头,所述压料板设在所述冲头外侧,所述第一螺钉自所述上模座穿过所述凸模固定件至所述压料板,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凸模固定件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压料板螺纹连接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螺钉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压料板顶部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凸模固定件底部固定,所述凹模镶嵌在所述下模座内,所述凸模、所述压料板和所述凹模表面绝缘处理;
所述电磁成形机构包括压料板金属片和凹模金属片,两个所述压料板金属片分别设在所述凸模两侧,所述压料板金属片固定在所述压料板底部,所述凹模金属片固定在凹模顶部,所述压料板金属片上表面和所述凹模金属片表面绝缘处理,所述压料板金属片下表面不进行绝缘处理,金属坯料设在所述压料板金属片和所述凹模金属片间,所述凸模、所述压料板和所述凹模表面喷涂绝缘油漆,所述压料板金属片上表面和所述凹模金属片表面喷涂绝缘油漆,所述压料板金属片下表面不喷涂绝缘油漆;
所述外接电路包括主电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主电路、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并联,所述主电路上设有电源、电阻和第一控制开关,所述压料板金属片设在所述第一支路上,所述凹模金属片设在所述第二支路上,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总电路上串联有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三支路上设有电容,用于储存电荷以供电磁成形机构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圈电磁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板金属片为Z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圈电磁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锥形、圆柱形、圆锥台或者不规则形状,相应的,所述凹模的形状与所述凸模的形状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圈电磁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金属片的材料为铜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圈电磁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钉的行距大于所述凸模的行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圈电磁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板金属片通过螺钉和粘结剂固定在所述压料板底部,所述凹模金属片通过螺钉和粘结剂固定在凹模顶部。
7.一种无线圈电磁复合成形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圈电磁复合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压料,上模座下移,压料板金属片首先与金属坯料接触,上模座继续下移,使得弹簧被压缩,提供压力压紧金属坯料;
步骤二、冲压,上模座合模,上模座继续下移,弹簧继续被压缩,金属坯料在凸模底部的冲头的作用下完成主要轮廓的成形;
步骤三、充电,第一控制开关闭合,第二控制开关断开,使得电容充电;
步骤四、电磁成形,第一控制开关断开,第二控制开关闭合,进而使得电容放电,由于压料板金属片下表面不喷涂绝缘油漆,电流从压料板金属片流向金属坯料,使金属坯料和凹模金属片同时通入同向的电流,进而使金属坯料和凹模金属片产生相互吸引的电磁力,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金属坯料脱离凸模底部的冲头,贴附凹模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线圈电磁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具体包括,电磁成形时,金属坯料与凹模金属片的间距应小于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61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