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及耐辐射硅橡胶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6124.7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1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汪必宽;胡恒志;向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立信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83/07;C08K13/02;C08K3/22;C08K3/36;C08K3/04;C08K5/14 |
代理公司: | 33246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裴金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42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橡胶 耐辐射 耐高温 耐热性 硅橡胶材料 三氧化二铁 氧化石墨烯 二氧化钛 氧化铈 机械性能 添加物 纳米氧化锌 抗辐射性 橡胶技术 增强橡胶 分子链 硫化剂 重量份 自由基 猝灭 复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及耐辐射硅橡胶材料,涉及橡胶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一种耐高温及耐辐射硅橡胶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硅橡胶75‑89份、硫化剂2.5‑3份、三氧化二铁3‑4.5份、氧化铈1.5‑2份、填料15‑23份、氧化石墨烯2.5‑3.8份、二氧化钛1.5‑2.3份、纳米氧化锌2‑3份。本发明中以三氧化二铁、氧化铈复合作为增强橡胶耐热性的添加物,在较高温度时有效阻止分子链的增长,能够很好的增加硅橡胶的耐热性。添加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钛,通过使自由基猝灭实现抗辐射性,提高硅橡胶的耐辐射能力。本发明的硅橡胶的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耐高温、耐辐射性能优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及耐辐射硅橡胶材料。
背景技术
橡胶(Rubber)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
早期的橡胶是取自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的胶乳,加工后制成的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和空气的材料。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
特种型橡胶指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橡胶。主要有:①丁腈橡胶,简称NBR,由丁二烯和丙烯腈共聚制得。耐油、耐老化性能好,可在120℃的空气中或在150℃的油中长期使用。此外,还具有耐水性、气密性及优良的粘结性能。②硅橡胶,主链由硅氧原子交替组成,在硅原子上带有有机基团。耐高低温 ,耐臭氧,电绝缘性好。③氟橡胶,分子结构中含有氟原子的合成橡胶。通常以共聚物中含氟单元的氟原子数目来表示,如氟橡胶23,是偏二氟乙烯同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氟橡胶耐高温、耐油、耐化学腐蚀。④聚硫橡胶,由二卤代烷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多硫化物缩聚而成。有优异的耐油和耐溶剂性,但强度不高,耐老化性、加工性不好,有臭味,多与丁腈橡胶并用。此外,还有聚氨酯橡胶、氯醇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等。
硅橡胶由硅、氧原子形成主链,侧链为含碳基团,用量最大是侧链为乙烯的硅橡胶。既耐热,又耐寒,使用温度在100-300℃之间,它具有优异的耐气候性和耐臭氧性以用良好的绝缘性。缺点是强度低,抗撕裂性能差,耐磨性能也差。硅橡胶主要用于航空工业、电气工业、食品工业及医疗工业等方面。
现有技术中生产的硅橡胶耐热性差,抗氧化能力弱,容易老化,进而缩短橡胶的使用寿命,另外在一些应用于电力、通信行业的硅橡胶要求要有很好的耐辐射的性能,现有的硅橡胶的耐辐射性很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及耐辐射硅橡胶材料,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耐高温、耐辐射性能优良。
本发明为一种耐高温及耐辐射硅橡胶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硅橡胶75-89份、硫化剂2.5-3份、三氧化二铁3-4.5份、氧化铈1.5-2份、填料15-23份、氧化石墨烯2.5-3.8份、二氧化钛1.5-2.3份、纳米氧化锌2-3份。
较为优选的,本申请的耐高温及耐辐射硅橡胶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硅橡胶80份、硫化剂2.8份、三氧化二铁4份、氧化铈1.7份、填料20份、氧化石墨烯3份、二氧化钛2份、纳米氧化锌为2.5份。
其中,所述硅橡胶为聚硅氧烷橡胶、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橡胶中的一种或两种。
氧化锌作为活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立信橡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立信橡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6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