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城市快速智能轨道交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7773.2 | 申请日: | 2019-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7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璐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架轨道 控制系统 站点 停车区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主干道 缓冲区 低成本 机车 出行需求 地铁系统 交通系统 施工条件 运行效率 运营成本 智能轨道 高效率 算法 覆盖 减速 停车 地铁 行驶 分流 便利 制定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城市快速智能轨道交通系统,包括高架轨道、机车、站点、缓冲区和停车区以及控制系统;高架轨道依托城市主干道设置;停车区设置于高架轨道的两端;缓冲区设置于停车区前端;控制系统控制机车在高架轨道上的行驶,包括加速、减速、停车。所述站点分为必停站点和选停站点;所述控制系统对选停站点制定有停靠策略。本发明系统依托城市主干道设置,能够覆盖城市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也具备了较好的高架施工条件;控制系统的选停算法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可以低成本地大幅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覆盖密度,同时对热点线路的地铁承运压力进行分流;对于没有地铁系统的城市,可以提供城市轨道交通的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城市交通设计、城市大众快速交通、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城市、5G应用等技术领域,特别是城市大众快速交通、轨道交通技术、智慧城市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市的建成区面积越来越大、聚集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城市通勤的压力越来越大,成为“大城市病”的主要症结之一。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间段,不仅地面交通拥堵不堪,地下的地铁也常常是人满为患。
地铁(含局部轻轨)作为缓解交通压力的快速大众捷运方式,被我国很多城市寄予厚望。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众多城市的地铁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已建成和在建的地铁里程不断创出新高。然而,通过对近十余年来我国地铁建设和使用的大数据研究以及实地调研,发现地铁的建设和使用实际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从建设层面来看,地铁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虽然各个城市的地质条件有所不同,但我国城市地铁的综合造价基本上可以达到每公里7-8亿元左右,部分城市的造价甚至可以达到每公里10亿元或以上。如此高昂的造价给已建和在建地铁项目的城市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而对于尚未建设地铁项目而又希望拥有地铁项目的城市而言,地铁项目的拥有门槛极高,也不是每个城市都能“玩得起”的。此外,地铁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施工困难,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且建设周期也较长。
从使用层面来看,虽然地铁拥有“不堵车”、“无红绿灯”等地面车辆交通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由于地铁列车在相距不远(如1-2公里)的每一站都要停靠,频繁地加速、减速、停靠等花费的时间使得地铁的实际平均行驶速度不够高(实测的实际平均速度很可能还不高于每小时40公里,当然这已经比常规的城市的市区地面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快多了),难以发挥出轨道交通的速度优势。此外,在大城市的早晚高峰期地铁运力也很容易出现饱和,因此常常出现“排很长的队才能进入地铁站,然后又排很久的队才能挤上地铁列车”的这种情况。另外,传统地铁仅靠票价是很难收回建设和运营成本的。而通过依靠沿线土地升值来另行回收成本的思路又和我国对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相悖。
发明内容
根据大数据研究和实地调研分析,我国城市既有轨道交通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建设成本太高。如前所述,只要采用地下交通的组织方式,建造成本都很高昂。而单纯依靠地面的轻轨系统又会受到可使用的建设用地太少(如需要拆迁,则也会大幅增加总体成本)、影响既有建筑等多种问题。
第二,由于停靠站点太多,难以发挥出轨道交通的速度优势。
第三,在线路两端往往需要编组站、停靠站等较大面积的辅助空间,更进一步地增加了用地需求和建造及运营成本。
第四,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突发性灾难,地铁的大规模快速疏散和逃生显然不如地面来得方便和高效。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实施方式,可以规避上述四点主要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璐,未经刘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7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为车辆提供自动化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空铁轨道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