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氧气氧化的羧酸及ε-己内酯联产的新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64678.7 申请日: 2019-09-12
公开(公告)号: CN112479860B 公开(公告)日: 2022-10-04
发明(设计)人: 麻生明;刘金仙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07C51/235 分类号: C07C51/235;C07C53/122;C07C53/124;C07C53/126;C07C57/30;C07C63/06;C07D313/04
代理公司: 上海麦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7 代理人: 董红曼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氧气 氧化 羧酸 内酯 联产 新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氧气氧化的高效羧酸及ε‑己内酯联产的新方法,即在催化剂催化下,在将醛氧化成相应羧酸的同时将环己酮氧化为ε‑己内酯,实现羧酸和ε‑己内酯的联产。本方法操作简单,原料和试剂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清洁环保,能够实现羧酸和高附加值的ε‑己内酯产品的联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氧气氧化的羧酸及ε-己内酯联产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ε-己内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降解塑料、医用高分子材料、胶黏剂、涂料等多个领域。目前,ε-己内酯的生产可采用环己酮工艺亦可采用非环己酮路线。工业上,ε-己内酯的生产主要通过环己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Baeyer,A.;Villiger,V.Ber.1899,32,3625;Krow,G.R.Org.React.1993,43,251;Renz,M.;Meunier,B.Eur.J.Org.Chem.1999,4,737)来实现的。有机过酸(如过氧乙酸、m-CPBA等)是Baeyer-Villiger氧化中最常用的氧化剂(path a:如J.Am.Chem.Soc.,1958,80,4079;Org.Lett.,2005,7,5015;Synth.Commun.,1989,19,829;J.Mol.Catal.A:Chem.,2004,212,237;Angew.Chem.Int.Ed.,2015,54,11848),但由于市售过氧酸种类较少、储存不便、操作条件苛刻及价格较贵等因素,该路线并不实用(US pat.6531615B2),且成熟工艺被美、英、日等国垄断,目前国内市场供应仍以进口为主(合成纤维工业,2016,24,42)。

由于有机过氧酸直接法成本较高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逐渐被基于过氧化氢的氧化方法所取代(path b:Angew.Chem.,Int.Ed.,1998,37,1198;Org.Lett.,2000,2,2861;Nature,2001,412,423;Angew.Chem.Int.Ed.,2002,41,4481;Angew.Chem.Int.Ed.,2012,51,11736;ACS Catal.,2013,3,513)。尽管过氧化氢法与有机过酸法相比具有更安全、更经济且更环保等优点,但也存在几个显著的问题:一是由于过氧化氢活性低于path a中所述的有机过酸,因此反应中需要一种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来对它进行活化;二是由于反应过程中水的存在可能造成酯的水解;三是高浓度的双氧水与有机溶剂混溶同样存在安全性问题(Chem.Rev.,2004,104,4105;化工进展,2017,36,1424)。因此,基于空气氧化的间接法(path c)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羧酸亦是一类基础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主要通过氧化反应来生产。考虑到成本、环保等因素,基于空气氧化的羧酸生产工艺由于价格低廉、清洁高效等优点受到工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Chem.Lett.,1991,641;J.Org.Chem.,1994,59,2915;ACS Catal.,2013,3,230;Chem.Eur.J.,2017,23,9831)。近年来,本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基于廉价金属催化的羧酸合成技术(J.Am.Chem.Soc.,2016,138,8344;Synthesis,2018,50,1629;Chin.J.Chem.,2018,36,15.)。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研究并发展了一种基于催化剂催化的、以氧气为氧化剂的羧酸及ε-己内酯联产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高效、快捷且更加经济的基于催化剂和氧气存在条件下,在将醛氧化为相应的羧酸的同时实现环己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生产ε-己内酯联产的新方法。其反应方程式如下式(A)所示:

其中,R为C2-C11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芳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46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