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高塑性铸锻复合铝合金及构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61540.1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9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许晓静;张日凯;陈士安;骆建军;张斌;刘正;张鹏;金啸鹏;韦宏博;庄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C1/03;C22F1/043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塑性 铸锻 复合 铝合金 构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高强度高塑性铸锻复合铝合金及构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铝、硅、铜、锶、锆和钛组成,Zr/Ti质量百分比1.15‑1.27:1,各组份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该合金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1)熔炼;(2)均质化退火(250℃×6 h+350℃×6 h+450℃×6 h+480℃×20 h);(3)固溶(480℃×1h+490℃×1h,温水淬);(4)锻压工艺(锻压温度450℃,变形量为50%)(4)强韧化热处理:(480℃×2h+490℃×2h固溶,温水淬;191℃×12h时效)。本发明的实测强度为379.20MPa,断裂伸长率为10.5%;并且合金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材料,尤其是一种新型高强度高塑性铸锻复合铝合金及构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Zr、Sr、Ti复合微合金化的高强度高塑性Al-Si-Cu系铸锻复合铝合金及构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l-Si(-Cu)系铸造铝合金是当前在工业中应用最多的铸造铝合金材料,这类合金的编号有:如国内的YL102(AlSi12)、YL112(AlSi8.5Cu3.5)、YL113(AlSi811Cu3),日本的ADC12(AlSi11Cu3)、ADC10(AlSi8.5Cu3.5)以及美国的A380(AlSi8.5Cu3.5)等,这些合金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较高的强度,但是其塑性、韧性相对较低,限制了其应用。
众所周知,Al-Si(-Cu)系铸造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其组织中的第二相(Si相等)的形态、尺寸、分布紧密相关。细化Si相是降低Si相对基体Al的割裂从而提高Al-Si(-Cu)系铸造铝合金性能的有效途径。锶(Sr)元素是铝合金中的一种很有效的长效变质剂,不仅可以有效细化Al-Si(-Cu)系铸造铝合金中的Si相,而且可以有效细化合金中的FeSiAl5等化合物相。锆(Zr)是一种与Al亲和力强的元素,加入到铝合金中,在合金凝固过程中锆(Zr)元素与Al形成A13Zr等高熔点物相,对合金的后续凝固起到非均质形核作用,不仅细化合金铸态基体组织,促进细小等轴晶形成,而且提高液态合金的流动性和元素分布均匀性。铝钛硼(Al-Ti-B)合金是高品质的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熔炼发生的三元共晶反应得到的Al3Ti粒子产生细化作用。并且Zr、Ti复合微合金化生成的Al3(Z
但是仅铸造成型的Al-Si-Cu系铝合金构件的显微组织和性能都比较一般,经常出现疏松与气孔等问题;锻造可以成型力学性能较好且组织致密度高的零件,但其成型工艺流程比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周期相对较长,而且锻造的零件外形尺寸局限性大,难以加工外形相对复杂的工件。而铸锻复合是将铸造和锻造相结合的一种成型工艺,结合了两者的优势。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有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度高塑性Al-Si-Cu系铸锻复合铝合金及构件制备方法可供使用,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性能铸造铝合金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因此,设计一种新型高强度高塑性Al-Si-Cu系铸锻复合铝合金及构件制备方法可以大大提高Al-Si-Cu系铸造铝合金的强度与韧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目前Al-Si(-Cu)系铸造铝合金强度,塑性较低的问题,发明一种在Al-Si-Cu系铸造铝合金成分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调整Si、Cu元素含量,同时添加微量锆锶(Sr)、(Zr)元素和少量铝钛硼合金(Al-Ti-B)进行复合合金化,再采用锻压工艺,使得合金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卓越;在不降低合金铸造性能(流动性)的同时,高效细化合金中的Si相和化合物相,大幅提高合金的强度与塑性,获得一种兼具优良铸造性能和高强度高塑性的新型Al-Si-Cu系铸锻复合铝合金及其构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15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屈强比空调箔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铝合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