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用能舒适度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39302.0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5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鑫蕊;姜潇;孙秋野;张化光;黄博南;赵芯莹;孙丝萝;孟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14;G06Q10/04;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馨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舒适 区域 综合 能源 系统 协同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用能舒适度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调度方法,包括:将电负荷分为可中断负荷、可调节负荷、可转移负荷三种类型;根据区域用能特性差异,将区域划分为低热电比的商业区和高热电比的居民区与工业区;根据采暖负荷建立基于气象预报的室内温度模型,结合热舒适度确定热需求斑马线;在传统燃料成本最优基础上附加环境成本与用能满意度成本建立优化目标;引入区域协同电力、热力供应机制实现区域间的整体热供需平衡。本发明基于用能舒适度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灵活性,充分利用区域间负荷特性与用能舒适度进行联合调度达到能量管理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用能舒适度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情况加剧,人们明显意识到传统的能源利用形式不符合现今社会的能源清洁高效发展的科学理念。综合能源系统可利用清洁能源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并凭借能效高、环境效益好等优势得到了领域内的广泛关注,是未来能源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通常以单区域为研究对象,但单区域的负荷特性比较单一、局限性强,从而制约了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结果。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的用能舒适度也是能源调度应该关注的重点,而现有能源调度解决方案通常只针对电或者只针对热进行舒适度研究,缺乏基于用能舒适度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调度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单区域研究负荷特性单一、局限性强,且未考虑用户舒适度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用能舒适度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调度方法。本发明主要结合用户用能舒适度可实现某区域富裕热量或电量消纳,实现不同区域设备的协同调度,实现最优工作配合,提高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基于用能舒适度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调度方法,包括:
S1、将电负荷分为可中断负荷、可调节负荷、可转移负荷三种类型,分别以断电时间、功率、转移时刻为衡量指标判断各类型电负荷用户的用电舒适度,将热负荷分为采暖用热、生产工艺用热两种类型,对于采暖用热以温度为衡量指标判断用户的用热舒适度;
S2、根据区域用能特性差异,将区域划分为低热电比的商业区和高热电比的居民区与工业区,并考虑热网动态特性建立传输延时与温度损耗模型;
S3、根据采暖负荷建立基于气象预报的室内温度模型,结合热舒适度确定热需求斑马线;
S4、在传统燃料成本最优基础上附加环境成本与用能满意度成本建立优化目标,所述用能满意度成本与用能舒适度相关;
S5、引入区域协同电力、热力供应机制,使电量富裕的区域将富余电量供给正处于用电高峰的区域,并采用热环网的传输形式进行热能交互,从而实现区域间的整体热供需平衡。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热环网将子区域连接形成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将余热注入热网,也可以从热网获取热量。而多余的电量也可通过区域内电网进行协同消纳,基于用能舒适度也可提高机组运行的灵活性,由此可充分利用区域间负荷特性与用能舒适度进行联合调度达到能量管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CHP系统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热网传输延时的管道流量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9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加权低碳积分的需求响应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能源互联网下配电网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