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杜鹃切花瓶插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30801.3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6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耿兴敏;郑芳;苏家乐;何丽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3/02 | 分类号: | A01N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杜鹃 切花 保鲜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杜鹃切花瓶插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花卉保鲜技术领域。保鲜剂由蔗糖、8‑羟基喹啉硫酸盐、赤霉素、抗坏血酸和水组成,蔗糖的浓度为15~45g/L,8‑羟基喹啉硫酸盐的浓度为100~200mg/L,抗坏血酸的浓度为50~200mg/L,赤霉素的浓度为20~100mg/L。将每个组分溶解于水中配制成溶液,然后将8‑羟基喹啉硫酸盐溶液、抗坏血酸溶液和赤霉素溶液加入到蔗糖溶液中搅拌均匀至固体溶解,即得杜鹃切花保鲜剂。杜鹃切花的保鲜方法为将杜鹃切花直接插入保鲜剂中。本发明可以解决杜鹃切花离开母体之后脱水、瓶插寿命短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卉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杜鹃切花瓶插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杜鹃花(Rhododendron L)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该属植物从小灌木到大乔木不等,花朵有单生或数朵聚生呈伞形花序,花色花型繁多,花期长,花色艳丽,具有切花使用价值。
鲜切花衰老机理:(1)切花采收后失去水分和营养供应,造成花枝营养供应不足,无法完全开放以及花朵失水枯萎、凋落等问题。(2)当花朵吸水与失水维持在一定的平衡范围之内时花朵能够维持正常的形态结构,花朵是植株的易失水部位,花瓣细胞需要维持一定的膨压才能使花瓣保持正常形态,细菌滋生堵塞导管,影响花枝水分运输,从而导致切花萎蔫,影响瓶插寿命。(3)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在花瓣衰老过程中乙烯的释放会加速花瓣的衰老,在植物受到损伤时也会产生乙烯。(4)在花瓣衰老过程中,活性氧起重要作用,活性氧的积累会导致细胞膜脂受损、蛋白质降解以及DNA的损伤,导致细胞死亡。(5)切花保鲜主要从切花采收后的能源供应、切花瓶插过程中微生物的清除、切花衰老过程中的激素调节、切花衰老过程中活性氧清除等方面对切花进行保鲜处理。
蔗糖作为切花最基本的保鲜成分,在大多数切花中都有应用,蔗糖能为切花提供能源、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维持细胞正常形态。8-羟基喹啉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杀菌剂,在各种切花中都有应用,8-羟基喹啉能够清除瓶插液中的微生物,同时也能防止花枝茎秆导管的阻塞,保证水分正常运输。激素调节包括脱落酸、赤霉素等促进植物开花的物质。赤霉素在切花保鲜中具有重要作用,赤霉素瓶插处理能够改善百合花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延缓叶片的黄花过程。活性氧清除剂主要有抗坏血酸等试剂。上述保鲜配方对不同的切花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不同切花最适的保鲜配方之间存在差异。目前将蔗糖、8-羟基喹啉、赤霉素和抗坏血酸应用于杜鹃切花的保鲜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蔗糖、8-羟基喹啉硫酸盐、赤霉素和抗坏血酸应用于杜鹃切花的瓶插保鲜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杜鹃切花瓶插保鲜剂,另外还提供了一种杜鹃切花瓶插保鲜剂的制备方法,还提供了一种杜鹃切花瓶插保鲜剂在杜鹃切花保鲜中的应用。本发明解决了杜鹃切花采收后失水问题,延长杜鹃切花采收后的瓶插寿命和提高切花观赏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杜鹃切花瓶插保鲜剂,由蔗糖、8-羟基喹啉硫酸盐、抗坏血酸、赤霉素和水组成;所述蔗糖的浓度为15~45g/L,8-羟基喹啉硫酸盐的浓度为100~200mg/L,抗坏血酸的浓度为50~200mg/L,赤霉素的浓度为20~100mg/L。
所述杜鹃切花瓶插保鲜剂,蔗糖的浓度为30~45g/L,8-羟基喹啉硫酸盐的浓度为100~200mg/L,抗坏血酸的浓度为100~200mg/L,赤霉素的浓度为20~50mg/L。
所述杜鹃切花瓶插保鲜剂,蔗糖的浓度为30g/L,8-羟基喹啉硫酸盐的浓度为200mg/L,抗坏血酸的浓度为100mg/L,赤霉素的浓度为20mg/L。
所述杜鹃切花瓶插保鲜剂,蔗糖的浓度为45g/L,8-羟基喹啉硫酸盐的浓度为150mg/L,抗坏血酸的浓度为200mg/L,赤霉素的浓度为2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08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杜仲悬浮细胞超低温保存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毒死蜱和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