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器自动组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10335.2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4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韩海庆;刘学峰;刘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路加精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B23Q3/06;B23Q7/00;B07C5/00;B07C5/34;B07C5/18;B07C5/36;B65B43/50;B65B43/46;B65B57/14;B65B5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立木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81 | 代理人: | 杨树云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自动 组装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自动组装设备,包括自动组装部分,自动组装部分包括包含有颜色传感器的翻转部、传输部及组装部,且所述翻转部,传输部及组装部依次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翻转部,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抓取塑料件并将所述塑料件翻转至水平方向,同时检测塑料件是否有混料;传输部,用于将所述翻转部检测出的未有混料的塑料件依次传输至所述组装部;组装部,用于将金属端子插入至塑料件中,形成连接器;本发明检测精度高,工作效率高,实现连接器类产品组装自动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自动化组装设备,工作效率高。
背景技术
连接器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作为一种传输信号的媒介产品,连接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且随着电子技术产品的不断发展,市场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进而对连接器的需求量也不断的增加。不论是在工业生产用的设备还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手机、电脑、MP3等产品,都能用到连接器,其应用广,市场需求量大。
一般连接器的制作形式为将金属端子插入塑料件内部,并达到一定的尺寸精度。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制作完成的连接器进行检测,主要检测内容为:是否存在塑料件破损、金属端子弯曲或者塑料件是否脏污等缺陷;同时一个连接器产品还可能涉及到多种不同颜色,同种颜色产品要求按照一定数量进行包装,还需要对其颜色进行检测,然后再进行包装。
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生产设备,在连接器的组装无法实现整体自动化操作。由于精度不高,组装过程中容易造成对接不成功,良品率低。而且影响生产效率,同时还会对设备造成损坏。无法实现全自动化,还需要人工操作,耗费人力,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
因此,对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对现有的连接器生产设备提出一种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器自动组装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接器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组装部分,其中:
所述自动组装部分包括包含有颜色传感器的翻转部、传输部及组装部,且所述翻转部、传输部及组装部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
所述翻转部,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抓取塑料件并将所述塑料件翻转至水平方向,同时检测塑料件是否有混料;
所述传输部,用于将所述翻转部检测出的未有混料的塑料件依次传输至所述组装部;
所述组装部,用于将金属端子插入至所述塑料件中,形成连接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输部包括水平旋转部及移送部;
所述水平旋转部设置在所述翻转部的一侧,并从所述翻转部处吸取未有混料的塑料件,并移送至所述移送部;
所述移送部,用于夹持水平旋转部旋转后的塑料件并输送至组装部与金属端子进行组装,然后继续输送组装完成后的连接器至自动检测部分进行检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组装部包括预插部及终插部;
所述预插部包括第一气缸、端子夹持装置、第二气缸、内轨道及外轨道,所述端子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外轨道处,并夹持端子上料器出料口的金属端子,所述第一气缸推动所述端子夹持装置推送金属端子至预定位置,所述移送部将所述塑料件移送至所述预插部的内轨道上,所述第二气缸推动内轨道上的所述塑料件向金属端子移动,并使预定位置处的金属端子插入至所述塑料件形成预插品;
所述终插部包括第三气缸、定位杆、第四气缸和压头,所述第三气缸驱动定位杆对预插品进行定位,所述第四气缸驱动压头对预插品进行压入,形成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路加精工有限公司,未经潍坊路加精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03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