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控温仪用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8200.9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4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熊娴;李铁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智联技术转移促进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0 | 分类号: | F28D15/00;F04B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湘潭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控温仪用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医用控温仪用冷却系统,包括控温仪壳体、吸热盘管和放热盘管,所述吸热盘管布置在所述控温仪内部的控温仪壳体壁上,放热盘管布置在所述控温仪外部的控温仪壳体壁上,吸热盘管和放热盘管连通,吸热盘管和放热盘管内充满冷却液。本发明无需动力循环装置,通过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差和设置的盘管的高度差实现内部自循环;加水方便,减小了控温仪壳体的体积;冷却系统运行时无振动、无噪音、冷却有效、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医用控温仪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医用控温仪内部具有维持控温仪正常工作的压缩机,压缩机工作时会积聚大量的热量,不利于医用控温仪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医用控温仪内部的热量及时进行排出。现有技术一般通过散热片和/或散热风扇等进行散热,在医用控温仪内部布置散热片和/或散热风扇,换句话说,散热装置均布置在医用控温仪内部。但是所述医用控温仪内部空间有限,散热装置均布置在医用控温仪内部会占据大量医用控温仪内部的空间,增大了医用控温仪的体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医用控温仪用冷却系统,无需动力循环装置,通过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差和设置的盘管的高度差实现内部自循环;加水方便,减小了控温仪壳体的体积;冷却系统运行时无振动、无噪音、冷却有效、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医用控温仪用冷却系统,包括控温仪壳体、吸热盘管和放热盘管,所述吸热盘管布置在所述控温仪内部的控温仪壳体壁上,放热盘管布置在所述控温仪外部的控温仪壳体壁上,吸热盘管和放热盘管连通,吸热盘管和放热盘管内充满冷却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吸热盘管位于放热盘管的下方。
吸热盘管和放热盘管所在平面均垂直于水平面。
吸热盘管和放热盘管通过两个连接管彼此连通。
吸热盘管底部的中部设有出水口。
出水口配有可密封的出口阀门。
放热盘管顶部的中部设有进水口。
进水口配有可密封的进口阀门。
所述吸热盘管布置在控温仪内部的控温仪壳体的后壁上,放热盘管布置在所述控温仪外部的控温仪壳体的后壁上。
吸热盘管和放热盘管内的冷却液为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无需动力循环装置,通过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差和设置的盘管的高度差实现内部自循环;放热盘管、进水口、进水阀门位于控温仪壳体外部,加水时方便,减小了控温仪壳体的体积;所述冷却系统运行时无振动、无噪音、冷却有效、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热盘管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放热盘管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控温仪用冷却系统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医用控温仪用冷却系统,如图1~图4所示,包括控温仪壳体1、吸热盘管2和放热盘管3。所述吸热盘管2布置在所述控温仪内部的控温仪壳体1壁上,放热盘管3布置在所述控温仪外部的控温仪壳体1壁上。较佳的,所述吸热盘管2布置在控温仪内部的控温仪壳体1的后壁上,放热盘管3布置在所述控温仪外部的控温仪壳体1的后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智联技术转移促进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湘潭智联技术转移促进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8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