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回收废旧覆铜板中铜箔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88292.2 | 申请日: | 2019-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4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平;刘方方;王发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C22B7/00;C22B1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隆翔鹰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铜箔 基板 覆铜板 分拣 回收 热效应 热冲击处理 生产成本低 半自动化 分层剥离 环境友好 机械冲击 界面结合 冷热循环 拣选 解离 噪声 粉尘 能耗 剥离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回收废旧覆铜板中铜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对废旧覆铜板进行热冲击处理,以通过热效应来破坏铜箔与基板的界面,降低结合强度;(2)对经过步骤(1)处理过的废旧覆铜板进行机械冲击,进一步破坏铜箔与基板的界面结合,实现铜箔与基板的分层剥离;(3)对经过步骤(2)处理过的铜箔与基板进行拣选,实现铜箔与基板的回收。本发明的方法集冷热循环冲击处理、剥离、分拣于一体,可半自动化实现覆铜板中铜箔与基板的解离和分拣。与传统方法相比,降低了粉碎造成的粉尘及噪声等污染,环境友好,能耗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回收废旧覆铜板中铜箔的方法。
背景技术
覆铜板是电子线路板的重要基材,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电子工业和信息高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使用周期越来越短,电子线路板的消耗巨大。在加工电子线路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覆铜板废料以及边角余料,成为了固体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覆铜板主要由铜箔和基板两部分组成。其中的铜箔纯度高,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目前回收废旧覆铜板的技术包括机械物理处理技术和火法冶炼技术,利用机械物理处理方法回收覆铜板中的铜箔的过程中,多采用对整块板子进行破碎,分选等后续工序,能耗比较高,且破碎过程易产生粉尘等环境影响;而火法技术过程由于高温容易产生二噁英、呋喃等有害气体,且能耗比较高,回收成本高,对环境不友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废旧覆铜板中铜箔与基板的组分热物性不同,采用中低温冷、热循环冲击来破坏铜箔与基板的界面结合,利用机械冲击方法使铜箔与基板实现分离,再利用铜箔与基板的电性差异采用电性拣选对两者进行分拣。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回收废旧覆铜板中铜箔与基板的方法。
一种快速回收废旧覆铜板中铜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废旧覆铜板进行冷、热循环冲击处理,以通过热效应来破坏铜箔与基板的界面,降低结合强度;
(2)对经过步骤(1)处理过的废旧覆铜板进行机械冲击,进一步破坏铜箔与基板的界面结合,实现铜箔与基板的分层剥离;
(3)对经过步骤(2)处理过的铜箔与基板进行拣选,实现铜箔与基板的回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热冲击处理中首先将废旧覆铜板运送至高温区,高温区温度100~300℃,并在该高温区保温10~30分钟;然后将物料传送至低温区进行冷却,冷却区温度为:-20℃~30℃,冷却区处理时间为5~20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冷、热循环冲击处理是在高温区和低温区循环进行处理,循环次数不少于3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机械冲击指采用轧辊对废旧覆铜板进行碾压、锤击或振动等,从而进一步破坏铜箔与基板的界面结合,实现铜箔与基板的分层剥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利用铜箔和基板的电性不同,采用电性分拣机,对于部分未剥离完全的覆铜板,进行手工剥离分拣,实现铜箔与基板的分拣。分拣好的铜箔和基板分别由传送带送往物料储存出口,实现铜箔的快速回收。
进一步的,对于分拣好的铜箔进行后续表面处理,去除表面氧化层,得到高纯铜箔。
进一步的,对于分拣好的基板进行收集,后续通过破碎成非金属粉末,然后加工成复合板或者火法处理转化为热能来实现再生利用。
本发明的方法集热处理、剥离、分拣于一体,可半自动化实现覆铜板中铜箔与基板的解离和分拣。回收得到的铜箔纯度高,经表面处理之后可以直接作为纯铜原料应用,避免了传统火法的熔炼精制过程以及湿法浸出再电解沉积等过程。与传统方法相比,降低了粉碎造成的粉尘及噪声等污染,环境友好,流程短,能耗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82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