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征渗碳钢渗层碳浓度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54076.6 | 申请日: | 2019-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7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田勇;王昭东;王昊杰;李勇;韩毅;王丙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6C60/00 | 分类号: | G16C60/00;G06F30/17;G06F119/08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周莹;李馨 |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征 渗碳 钢渗层碳 浓度 方法 | ||
1.一种表征渗碳钢渗层碳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为:
(1)根据渗碳钢的具体成分和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研究分析,设置渗碳钢的淬火温度;
(2)建立碳浓度与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对应关系:通过Jmat-pro软件计算渗碳钢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具体数据后,利用Origin软件拟合得出马氏体相变起始转变温度Ms和马氏体相变终止转变温度Mf随合金中碳浓度的变化关系曲线;
(3)采用高温金相观察技术,将渗碳钢加热至淬火温度后停留15~25 s,随后以8~12℃/s冷速快速冷却,实时观察冷却过程中不同渗层深度的马氏体转变,记录不同渗层深度对应的马氏体相变起始转变温度;其中,在渗碳钢心部碳浓度对应的温度附近降低渗碳钢冷却速率至1~5℃/s;
(4)将上述不同渗层深度对应的马氏体相变起始转变温度Ms与Origin软件拟合的马氏体相变起始转变温度Ms随合金中碳浓度变化关系曲线相对应,从而得出不同渗层深度碳浓度梯度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40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