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和具有该冷却器的发动机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44387.4 | 申请日: | 2019-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4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一锡;李东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M26/06 | 分类号: | F02M26/06;F02M26/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张微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再循环 冷却器 具有 发动机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和具有该冷却器的发动机系统,其中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包括:管组件,其通过堆叠废气流经的多个管而形成;盖板,其具有凹入形成的安装部,以将管组件安装在盖板上;挡板,其安装在管组件上,并被配置成调节从气缸体流入的冷却剂流;入口盖,其安装在盖板的外表面的第一侧,以将废气供应到每个管;以及出口盖,其安装在盖板的外表面的第二侧,以使废气从每个管排出;其中,在多个管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冷却剂流经的冷却剂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和具有该冷却器的发动机系统,更具体涉及一种安装在气缸体中的EGR冷却器和具有该冷却器的发动机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将从车辆排放的废气中所含有的氮氧化物(NOx)限定为主要空气污染物,并开始研究减少NOx的排放。废气再循环(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系统是安装在车辆中用以减少有害废气的系统。一般而言,当混合器中的空气比例高且燃烧良好时,NOx增加。因此,EGR系统在混合器中再次混合从发动机排出的一部分(例如,约5%至20%)的废气,以减少混合器中的氧气量并阻碍燃烧,从而抑制NOx的产生。
低压废气再循环(LP-EGR)装置是典型的EGR系统。LP-EGR装置将穿过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的废气再循环到压缩机前级的进气通道。EGR系统还包括冷却器。再循环的废气由冷却器进行冷却,并供应到燃烧室21。相关现有技术中的EGR冷却器包括安装在单独壳体内的冷却结构,需要用于连接再循环管线52的诸如螺纹接头等的各种部件,其中再循环气体通过该再循环管线52流到壳体外部,并且由于再循环管线52的长度增加而导致车辆的制造成本增加。此外,由于难以将EGR冷却器牢固地固定在车辆的内部,因此在车辆被驱动时EGR冷却器壳体会发生摆动,从而导致过度振动。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构成本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降低车辆制造成本的优点的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改善废气冷却效率的优点的EGR冷却器。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EGR冷却器可包括:管组件,其通过堆叠废气流经的多个管而形成;盖板,其具有凹入形成的安装部,以安装管组件;挡板,其安装在管组件上,并被配置成调节从气缸体流入的冷却剂流;入口盖,其安装在盖板的外表面的第一侧,以将废气供应到管;以及出口盖,其安装在盖板的外表面的第二侧,以使废气从管排出;其中,在多个管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冷却剂流经的冷却剂通道。
管组件可包括用于固定管的固定部件。管可包括:用于冷却废气的至少一个散热片;以及用于引导散热片的位置的引导突起。在每个管形成至少一个间隔突起,用于调节相邻管之间的距离。管可包括:形成废气通道的冷却部;入口曲面部,其形成为从冷却部的第一端朝向盖板倒圆;以及出口曲面部,其形成为从冷却部的第二端朝向盖板倒圆。
该管可包括:入口倾斜部,其开放地形成在入口曲面部的一端,以使废气流入冷却部的废气通道中;以及出口倾斜部,其开放地形成在出口曲面部的一端,以使废气从冷却部的废气通道排出。弯曲部可形成在盖板的外周上所形成的凸缘部的边缘处。
第一倾斜部可被形成为在安装部的第一侧倾斜;第二倾斜部可被形成为在安装部的第二侧倾斜。入口盖接合部可对应于第一倾斜部形成在入口盖;出口盖接合部对应于第二倾斜部形成在出口盖。位置突起形成在盖板中;接合孔对应于位置突起形成在入口盖和出口盖,并且可通过将位置突起插入到接合孔中来引导入口盖和出口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43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