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压相角前馈补偿的永磁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39057.6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2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琛琛;张梓绥;周明磊;游小杰;王彬;詹哲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21/00 | 分类号: | H02P21/00;H02P21/14 |
代理公司: | 11392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新利;谢建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相角 前馈电压 电流指令 前馈补偿 弱磁控制 环节 弱磁 电流控制器 饱和问题 电机转矩 动态性能 幅值电压 永磁电机 制动工况 矢量 鲁棒性 相角 牵引 冲突 应用 | ||
1.一种永磁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下的弱磁控制策略:
1)利用电机d轴电流指令值和q轴电流指令值,根据电压公式计算d轴前馈电压值和q轴前馈电压值;
2)根据d轴前馈电压值和q轴前馈电压值计算前馈电压矢量幅值;根据前馈电压矢量幅值与输出电压限幅的差值,通过电压控制器对d轴电流指令值进行调节;
3)根据q轴电流指令值与q轴电流实际值的差值,通过电流控制器对电压相角进行调节,实现对电机转矩的控制。
2.一种基于电压相角前馈补偿的永磁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电流指令生成环节中,首先通过MTPA关系计算出初步d轴电流指令值其次通过电压外环调节出弱磁电流Δid从而得到期望的d轴电流指令值所述弱磁电流Δid的初始值为零,此后在每个计算周期通过电压外环进行更新;
步骤2,根据步骤1所得到的d轴电流指令值以及转矩指令值经转矩公式计算得到q轴电流指令值
步骤3,利用步骤1中得到的d轴电流指令值和步骤2中得到的q轴电流指令值根据电压公式计算得到电机的d轴前馈电压值与q轴前馈电压值
步骤4,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d轴前馈电压值与q轴前馈电值压计算前馈电压矢量幅值
步骤5,进行电压外环调节,计算电压限幅值us,max与前馈电压矢量幅值的误差,根据该误差设计电压PI控制器,所述电压PI控制器的输出为弱磁电流Δid,并将该值返回至步骤1中,用于下一周期中d轴电流指令值的计算;
步骤6,利用步骤3中得到的d轴前馈电压值与q轴前馈电压值计算得到电压相角前馈值η0;
步骤7,根据q轴电流指令值与q轴电流实际值iq的误差设计电流PI控制器,该电流PI控制器的输出与步骤6中得到的电压相角前馈值η0相加得到电压相角值η;
步骤8,根据步骤7中的电压相角值η和电压限幅值us,max计算得到d轴电压指令值和q轴电压指令值
步骤9,将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d轴电压指令值和q轴电压指令值经过反帕克变换和反克拉克变换后得到的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值送至调制环节,输出PWM波经由逆变器后作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使其能在弱磁工况下正常运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压相角前馈补偿的永磁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转矩公式为:
式(5)中,为转矩指令值,Np为电机极对数,Ld为电机直轴电感,Lq为电机交轴电感,ψf为永磁体磁链,为d轴电流指令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压相角前馈补偿的永磁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电压公式为:
式(6)中,ω为电机的定子角频率,Ld为电机直轴电感,Lq为电机交轴电感,ψf为永磁体磁链,为d轴电流指令值,为q轴电流指令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压相角前馈补偿的永磁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前馈电压矢量幅值计算公式为:
式(7)中,为d轴前馈电压值,为q轴前馈电值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压相角前馈补偿的永磁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电压相角前馈值η0的计算公式为:
式(8)中,为d轴前馈电压值,为q轴前馈电值压。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压相角前馈补偿的永磁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q轴电流实际值iq由电流采样环节采集,并经过克拉克变换和帕克变换得到。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压相角前馈补偿的永磁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d轴电压指令值和q轴电压指令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9)中,us,max为电压限幅值,η为电压相角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905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