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32893.1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4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刘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867 | 分类号: | C12N15/867;C12N15/90;C12N5/10;C12N9/22;A61K48/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11245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闫书宁 |
地址: | 10002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卵巢癌细胞 靶位点 细胞株 活性降低 增殖能力 重要意义 基因 表达量 基因组 卵巢癌 增殖的 敲除 蛋白 克隆 生长 治疗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方法。该方法为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卵巢癌细胞(细胞株SKOV3或细胞株A2780)基因组中的ATAD2基因进行编辑,进而使ATAD2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降低;CRISPR/Cas9系统包括sgRNA1和sgRNA2,sgRNA1识别的靶位点为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DNA分子;sgRNA2识别的靶位点为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实验证明,与对照卵巢癌细胞相比,敲除ATAD2基因的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生长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这对卵巢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肿瘤,占女性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5%,但由于存活率低,其死亡率占女性癌症死亡的5%。据估计,2018年美国有22,240例新确诊的卵巢癌病例和14,070例卵巢癌死亡病例。尽管手术技术和辅助疗法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卵巢癌的生存率几乎没有改变。因此,迫切需要发现更精确的致癌机制,并开发新的有效治疗方法,以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目前控制卵巢癌细胞生长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化疗。手术是治疗早期卵巢癌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病程发展迅速或者发现较晚的病人来说,往往会失去手术机会。对于这些病人,化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上皮性卵巢癌的化疗以TP(紫杉醇、卡铂/顺铂)、PC(顺铂、环磷酰胺)和PAC(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作为一线方案,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性索间质肿瘤可用PEB(顺铂、依托泊苷、平阳霉素)、PVB(顺铂、长春新碱、平阳霉素)、VAC(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方案作为一线方案。化疗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化疗耐药,耐药后化疗药物就很难再控制肿瘤的增殖生长。卵巢癌耐药已成为目前困扰临床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耐药型和难治型卵巢癌对再次治疗的反应率很低,仅为10-15%,治疗效果很不理想,目前只能采用姑息性治疗方案,以缓解症状为主。
对于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强、恶性程度高、肿瘤生长速度快和病程进展快的卵巢癌,常常导致病人失去手术机会,生存时间更短。因此,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有利于更好的控制肿瘤进展。
ATAD2蛋白(ATPase family AAA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是ATPase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个新发现的致癌蛋白。ATAD2蛋白包含两个保守域:一个负责组蛋白结合的bromodomain结构域和一个在调节ATP酶活性和蛋白多聚中起重要作用的ATPase结构域。编码ATAD2蛋白的基因(即ATAD2基因)定位于8q24.13号染色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
本发明首先保护A1)或A2)或A3)。
A1)抑制ATAD2蛋白活性和/或表达量的物质在制备产品中的应用;所述产品的功能可为如下b1)-b10)中的至少一种;b1)治疗卵巢癌;b2)预防卵巢癌;b3)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b4)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b5)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克隆形成;b6)抑制MAPK通路;b7)抑制JNK-MAPK通路;b8)降低JNK的磷酸化水平;b9)降低ERK的磷酸化水平;b10)降低p-38的磷酸化水平。
A2)抑制ATAD2蛋白活性和/或表达量的物质的应用,可为如下b1)-b10)中的至少一种;b1)治疗卵巢癌;b2)预防卵巢癌;b3)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b4)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b5)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克隆形成;b6)抑制MAPK通路;b7)抑制JNK-MAPK通路;b8)降低JNK的磷酸化水平;b9)降低ERK的磷酸化水平;b10)降低p-38的磷酸化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28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