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17041.5 | 申请日: | 2019-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9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郑树东;王志铁;张大川;王昌林;王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张海英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器 冲击 试验台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该冲击试验台包括落锤冲击装置、样件固定装置和拉杆保持装置,样件固定装置设置于落锤冲击装置下方,样件固定装置能够按照实车状态固定转向器样件,且其刚度可调,使之与实车前副车架系统刚度一致;拉杆保持装置设置于样件固定装置上,拉杆保持装置用于夹持转向器样件的拉杆,可以实现转向器样件安装时拉杆的精确定位,并能实现在冲击前保持拉杆的定位精度,还能实现在冲击时断开连接以迅速释放拉杆,从而实现转向器样件受到冲击时拉杆的自由运动。该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可保证每次冲击试验时,转向器样件的拉杆均固定在同一位置,从而保证试验科学性和测试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
背景技术
在汽车底盘各零部件损坏链设计中,往往会使转向器先于半轴等承重件损坏,使汽车失去正常的转向功能(跑偏或转角变化),以此告诉用户汽车需要马上进行检修,而不是使半轴等承重件直接断裂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转向器最常见的损坏形式为路缘冲击,路缘冲击时转向器最薄弱环节即为内外拉杆连接处,因此,对转向器带内外拉杆进行冲击为一种必要的底盘台架试验。
转向器冲击试验一般采用落锤冲击形式,将转向器按照实车空间布置参数竖直固定在试验台上,使落锤从不同高度依次冲击转向器本体、转向器带内拉杆总成和转向器带外拉杆总成。因内外拉杆需满足车轮上下前后运动的功能目标,因此均采用球头连接,以便摆动。转向器竖直固定时,因球头易失稳,为使拉杆保持固定,转向器冲击试验台上须设置加持装置。
现有的转向器冲击试验台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试验台上设一支臂,支臂上开孔,将拉杆穿过该孔,以实现拉杆位置保持,冲击时拉杆被牢牢套在孔内,没有运动空间,不符合实际情况。第二种为采用一回转装置,其一端加持拉杆,使用落锤冲击另一端,冲击时机构可绕回转支点转动,以实现拉杆位置保持并具有一定自由度,使拉杆冲击时可以实现固定方向上的运动。
以上两种方式均无法保证冲击时拉杆的自由运动,冲击工况与实车冲击时自由运动的工况不相符,此时,冲击载荷也会与实车冲击载荷有较大出入。另外,两种方案均无法保证每次冲击时拉杆处在同一位置。因冲击本质上为势能转化为动能,冲击后产生冲击载荷,冲击载荷除与势能相关外还与冲击持续时间显著相关,而冲击能量、冲击位置及表面硬度综合影响了冲击时间,因此,必须保证每次冲击时拉杆均在同一位置,才能保证冲击的可重复性,否则即使相同势能下,测得的冲击载荷也相差较大,甚至出现低势能的冲击载荷比高势能的冲击载荷还要大的情况,造成试验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可保证每次冲击试验时转向器样件的拉杆均固定在同一位置,并实现了冲击时拉杆的自由运动,提高试验结果准确度。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包括:
落锤冲击装置;
样件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落锤冲击装置下方,所述样件固定装置被配置为能够按照实车状态固定转向器样件,所述样件固定装置还被配置为刚度可调;
拉杆保持装置,设置于所述样件固定装置上,所述拉杆保持装置用于夹持所述转向器样件的拉杆,所述拉杆保持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在冲击前保持所述拉杆的定位精度,还被配置为能够在冲击时实现所述拉杆的迅速释放。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样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尾座,所述固定尾座上设置有刚度调节平台,所述刚度调节平台上设置有样件安装组件,所述样件安装组件用于安装所述转向器样件。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刚度调节平台包括平台底板、U形方管和过渡板,所述U形方管的水平部连接于所述平台底板,所述U形方管的两个竖直部连接于所述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远离所述平台底板的一侧连接所述样件安装组件,所述U形方管的刚度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70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