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0143.6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7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南尽禹;郭琼泽;韩正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81/06 | 分类号: | E05B81/06;E05B81/16;E05B85/00;E05B81/34;E05F15/611;E05F15/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郭海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电机 驱动 车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其包括:卡扣部分,其卡扣在安装于车辆的撞销上以将车门锁定至车身或者从撞销释放车门以便能够从车身打开车门;车门锁定和释放部分,其包括主电机,所述车门锁定和释放部分通过主电机向卡扣部分施加扭矩,以使得卡扣部分能够锁定至撞销或者从撞销释放;以及弹出部分,其包括辅助电机,所述弹出部分将扭矩施加到所述卡扣部分,使得车门从车身弹出,从而在车门从车身释放之后车门从车身弹出。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9年2月19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19-0019247的优先权,该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车辆的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用于通过使用电机来使车门锁定至车身或者使车门从车身解锁,以方便用户。
另外,内部把手和外部把手分别安装成使使用者能够抓住车门并且能够容易地操作车门,而且在车门上设置开关等,以锁定或者释放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
然而,在传统的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结构中,为了从外面打开车门,需要外部把手,以便乘客可以用手轻易地抓住车门,并且外部把手安装在车门的外板上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或者容纳在外板中,这使车辆的外观变差并且导致行驶阻力。
公开于背景技术部分的上述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的信息并不构成在一些国家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其中车门可以在车门从车身释放之后从车身弹出。
实施方案可以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其能够改善车辆的外观和适销性,因为其不需要设置单独的抓握机构(例如外部把手),通过使车门能够在车门打开时从车身弹出,使得可以容易地用手打开弹出的车门。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可以包括:卡扣部分,其卡扣在安装于车辆的撞销上以将车门锁定至车身或者从撞销释放车门以便能够从车身打开车门。车门锁定和释放部分,其包括主电机,所述车门锁定和释放部分通过主电机向卡扣部分施加扭矩,以使得卡扣部分能够锁定至撞销或者从撞销释放。弹出部分,其包括辅助电机,所述弹出部分将扭矩施加到所述卡扣部分使得车门从车身弹出。
所述卡扣部分可以包括:卡扣,其具有锁定凹槽,安装于车身的撞销卡扣在所述锁定凹槽中或者与所述锁定凹槽分离,所述卡扣安装成能够旋转;以及棘爪,其安装为能够旋转,使得所述棘爪与卡扣紧密接触以限制卡扣的旋转,或者所述棘爪与卡扣分离以使卡扣能够自由地旋转。
所述车门锁定和释放部分可以包括:主电机,其能够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所述主电机包括第一驱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啮合;棘爪释放杆,其联接至所述棘爪以整体地旋转;以及操作杆,其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操作杆通过第一从动齿轮接收扭矩,以旋转所述棘爪释放杆。
所述弹出部分可以包括:辅助电机,所述辅助电机包括第二驱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其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以及第三从动齿轮,其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并且同时与卡扣齿轮啮合。
两个安放突出部可以形成在所述棘爪释放杆处;可以在操作杆处设置加压突出部,所述加压突出部安放在安放突出部上,所述加压突出部按压并且旋转所述棘爪释放杆。
进一步可以包括车门锁闩控制器,所述车门锁闩控制器检测安装在车门处的把手或按钮的操作,并且所述车门锁闩控制器将操作信号施加到主电机。所述车门锁闩控制器可以在所述主电机操作之后将操作信号施加到所述辅助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01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