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杂曲线拟合的陶瓷材料回转体零件磨削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9562.4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1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魏士亮;翟学智;李震豪;刘运凤;荆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5/50;B24B5/35;B24B41/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桑林艳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体零件 复杂曲线 磨削加工 陶瓷材料 拟合 控制程序 磨削 加工 机械加工领域 数控车削加工 车床卡盘 高速电机 工作要求 加工效率 数控车床 单层 后卡 磨具 重复 配合 改造 | ||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复杂曲线拟合的陶瓷材料回转体零件磨削加工工艺,针对目前复杂曲线拟合的陶瓷材料回转体零件加工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所提出的,其包括零件与专用工装装夹配合后卡紧在车床卡盘上、将专用磨具安装到高速电机上、生成数控车削加工程序和确定磨削加工控制程序、确定单层磨削深度、运行磨削加工控制程序、重复第四步直至加工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本发明对现有普通数控车床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复杂曲线拟合的陶瓷材料回转体零件磨削尺寸精度及形状精度的提升,以满足工作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曲线拟合的陶瓷材料回转体零件磨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陶瓷材料由于耐高温、耐磨损,且高温力学性能稳定,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尤其应用在各种飞行器前端部位零件制造,集防热、透波、承载、抗冲击等高性能要求为一体。其形状一般为回转体类,且拟合曲线形状非常复杂,为多阶次样条曲线,且壁厚较小。而陶瓷材料为典型硬脆材料,只能采用磨削加工。目前对于陶瓷材料回转体零件磨削多采用内外圆磨削数控磨床,由于陶瓷材料硬度高,磨削过程中磨具磨损严重,加工效率低;且由于缺少专用设备,磨削加工精度低,所磨削出的线型精度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大。
经过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对于复杂曲线拟合的陶瓷材料回转体零件磨削加工装置及方法还未有相关文献介绍,多集中于基于数控磨床的磨削工艺研究。例如:文献《复杂回转体工件数控磨削加工建模》建立了精密数控磨床加工复杂回转体零件的数学模型,得到了高精度数控加工模型,但是该文献未介绍磨削装置相关内容,且提出了由于砂轮宽度问题,采用现有磨床设备加工回转体零件仍存在较大加工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复杂曲线拟合的陶瓷材料回转体零件磨削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基于改造后的普通数控车床实现的,并通过合理设计装夹工装、专用磨具以及数控程序,提供陶瓷材料复杂回转体零件高效精密控制工艺方法,从而实现复杂曲线拟合的陶瓷材料回转体零件磨削尺寸精度及形状精度的提升,以满足工作要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复杂曲线拟合的陶瓷材料回转体零件磨削加工工艺,加工所使用的陶瓷材料回转体零件磨削加工装置包括:车床卡盘、车床导轨、刀架基座、高速电机、专用磨具和专用工装,所述车床卡盘轴线与车床导轨平行,刀架基座滑动设置在车床导轨上,所述高速电机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刀架基座上,且高速电机的输出轴线与车床卡盘的轴线在同一高度,所述专用磨具与高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专用工装被夹持在车床卡盘上,待加工回转体零件通过专用工装固定在车床卡盘上;
具体的加工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待加工回转体零件与专用工装装夹配合,然后将专用工装卡紧在车床卡盘上;
步骤二:将专用磨具固定在高速电机上,在加工过程中,专用磨具的烧结砂面与待加工回转体零件始终保持点接触;
步骤三:按照待加工回转体零件的曲线结构,生成数控车削加工程序,然后对数控车削程序进行坐标变换,从而确定磨削加工控制程序;
步骤四:确定单层磨削深度,在高速电机和车床卡盘转动作用下,运行磨削加工控制程序;
步骤五:加工单层待加工回转体零件外形后,重复步骤四,直至待加工回转体零件厚度满足设计尺寸。
优选地,所述专用工装包括外夹持部和内支撑部,所述内支撑部为凸台形,且凸台形的凸起部外壁线型与待加工回转体零件的内腔线型相匹配,所述外夹持部为环形,且环形的内壁线型与待加工回转体零件的外壁线型相匹配,所述外夹持部与内支撑部的凸起部通过内外部共同作用将待加工回转体零件实现夹紧与支撑。
优选地,所述专用磨具包括基体和烧结砂面,所述烧结砂面焊接在基体的外缘处,且烧结砂面的端面为圆弧结构,圆弧的直径根据待加工回转体零件表面的曲率来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95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