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茂金属配合物和生产烯烃聚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4767.7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3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敏典;樫本雅美;中野正人;内野英史;田谷野孝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10/06 | 分类号: | C08F210/06;C07F17/00;C08F4/649;C08F4/659;C08F4/6592;C08F210/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配合 生产 烯烃 聚合物 方法 | ||
1.一种茂金属配合物,其由下述通式[II]表示:
在通式[II]中,M是Ti、Zr或Hf;Q是硅原子;X1和X2各自独立地是卤素原子、碳数1至6的烷基、碳数6至18的芳基、被碳数1至6的烷基取代的氨基、碳数1至6的烷氧基、碳数1至6的含卤烷基、或碳数6至18的含卤芳基;R7和R17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是碳数1至6的烷基;R8和R18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是碳数1至6的烷基;R7、R8、R17和R18中相邻取代基双方构成5元环,且所述5-元环上不具有取代基;R2、R3、R4、R5、R6、R12、R13、R14、R15和R16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是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至6的烷基、碳数1至6的烷氧基、碳数1至6的含卤烷基、含有三烷基甲硅烷基的碳数1至6的烷基、碳数6至18的芳基、碳数6至18的含卤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具有取代基的呋喃基、或具有取代基的噻吩基;R2、R3、R4、R5、R6、R12、R13、R14、R15和R16中相邻取代基双方任选构成5-至7-元环,所述5-至7-元环任选含有不饱和键;R9和R19是氢原子;A是碳数3或4的二价烃基,并与其所键合的Q一起形成环;R10是A上的取代基,并且是碳数1至6的烷基、碳数1至6的含卤烷基、含有三烷基甲硅烷基的碳数1至6的烷基、含有碳数1至6的烃基的甲硅烷基、碳数6至18的芳基、碳数6至18的含卤芳基;和m表示0,Z是氧原子或硫原子,R30、R31、R32和R33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是氢原子、或碳数1至6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茂金属配合物,其中所述通式[II]中的A是碳数3或4的二价烃基并形成4-至5-元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茂金属配合物,其中所述通式[II]中的R2、R6、R12和R16是氢原子。
4.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茂金属配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包含以下各组分(A)、(B)和(C):
组分(A):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茂金属配合物;
组分(B):与组分(A)反应而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或离子交换性层状硅酸盐;及
组分(C):有机铝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中所述组分(B)是离子交换性层状硅酸盐。
7.一种生产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其包含使用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进行烯烃的聚合或共聚。
8.一种通过使用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生产丙烯系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i)聚合相对于所有单体组分为90-100重量%的丙烯、和0-10重量%的乙烯或α-烯烃的步骤;及
(ii)聚合相对于所有单体组分为10-90重量%的丙烯、和10-90重量%的乙烯和/或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步骤。
9.一种通过使用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生产丙烯系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i)第一步:通过使用丙烯作为溶剂的本体聚合或通过单体维持在气态的气相聚合,聚合相对于所有单体组分为90-100重量%的丙烯、和0-10重量%的乙烯或α-烯烃;及
(ii)第二步:气相聚合相对于所有单体组分为10-90重量%的丙烯、和10-90重量%的乙烯或α-烯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47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