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体窗框与玻璃框之间垫片厚度确定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5028.1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8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宋福田;杨龙;秦小森;汤运刚;高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F3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郄晨芳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体 窗框 玻璃 之间 垫片 厚度 确定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车体窗框与玻璃框之间垫片厚度确定方法,包括:分别对车体窗框和玻璃框进行三维扫描,获取对应的车体窗框扫描云图和玻璃框扫描云图;将车体窗框扫描云图和玻璃框扫描云图整合到同一目标坐标系中,并计算车体窗框和玻璃框之间的高度差;基于高度差确定车体窗框和玻璃框之间的垫片厚度。该方法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多次尝试调整垫块厚度,能够精准地确定车体窗框与玻璃框之间垫片厚度,进而提高车体窗框与玻璃框的装配精度,降低车体窗框与玻璃框之间的接触应力。而且,该方法可以节省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体窗框与玻璃框之间垫片厚度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车车辆的车体窗框与玻璃框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体窗框与玻璃框之间垫片厚度确定方法、系统及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机车车辆车体窗框与玻璃框的装配过程中,需要调节车体窗框与玻璃框间的垫块厚度,以达到工艺装配误差的要求。目前的解决方法是装配操作人员经过多次尝试,反复调整垫块厚度,最终达到装配合格的状态。此过程效率较低、精度低,且由于不同位置处垫块厚度不同,容易造成装配完成后车体窗框与玻璃框间的应力挤压积累,装配质量较差。
因此,如何精准地确定车体窗框与玻璃框之间垫片厚度,进而提高车体窗框与玻璃框的装配精度,降低车体窗框与玻璃框之间的接触应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体窗框与玻璃框之间垫片厚度确定方法、系统及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精准地确定车体窗框与玻璃框之间垫片厚度,进而提高车体窗框与玻璃框的装配精度,降低车体窗框与玻璃框之间的接触应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体窗框与玻璃框之间垫片厚度确定方法,包括:
分别对车体窗框和玻璃框进行三维扫描,获取对应的车体窗框扫描云图和玻璃框扫描云图;
将所述车体窗框扫描云图和所述玻璃框扫描云图整合到同一目标坐标系中,并计算所述车体窗框和所述玻璃框之间的高度差;
基于所述高度差确定所述车体窗框和所述玻璃框之间的垫片厚度。
优选地,所述分别对车体窗框和玻璃框进行三维扫描,获取对应的车体窗框扫描云图和玻璃框扫描云图,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车体窗框上预设的第一扫描点和所述玻璃框上预设的第二扫描点;
基于所述第一扫描点和所述第二扫描点,利用三维扫描设备分别对所述车体窗框和所述玻璃框进行三维扫描,获取对应的车体窗框扫描云图和玻璃框扫描云图。
优选地,所述分别确定所述车体窗框上预设的第一扫描点和所述玻璃框上预设的第二扫描点,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车体窗框的上表面上预设的第一上表面扫描点和所述玻璃框的上表面上预设的第二上表面扫描点;
分别确定所述车体窗框的侧曲面上预设的第一侧曲面扫描点和所述玻璃框的侧曲面上预设的第二侧曲面扫描点;
分别确定所述车体窗框的下表面上预设的第一下表面扫描点和所述玻璃框的下表面上预设的第二下表面扫描点。
优选地,所述分别确定所述车体窗框的下表面上预设的第一下表面扫描点和所述玻璃框的下表面上预设的第二下表面扫描点,包括:
确定所述车体窗框的下表面上预设的5个第一下表面扫描点;其中,5个所述第一下表面扫描点位于同一条直线;
基于5个所述第一下表面扫描点,分别确定与5个所述第一下表面扫描点垂直对应的位于所述玻璃框的所述下表面的5个所述第二下表面扫描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50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