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玉菇栽培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3361.0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2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蔡小龙;顾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友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2237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玉菇 栽培技术 装袋 玉米粉 聚丙烯塑料袋 生产工艺领域 食用菌栽培 装料 麸皮 出菇管理 粗细均匀 发菌培养 自动填料 木屑 不均匀 打孔棒 颗粒度 棉籽壳 培养料 松紧度 质量份 装袋机 虫害 采收 豆粕 发黄 菇柄 菇体 基质 料面 霉变 生产工艺 石灰 平整 并用 储存 栽培 检测 新鲜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玉菇栽培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生产工艺领域,该白玉菇栽培技术,基质中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棉籽壳48%,木屑35%,麸皮10%,玉米粉5%,石灰1%,豆粕1%,含水量62%,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培养料:保证干燥,新鲜,无霉变,无虫害,颗粒度大小合适,粗细均匀,S2、装袋:使用规格为18cm×35cm的聚丙烯塑料袋栽培,装袋机自动填料,要求装袋高度为18cm,袋重1250±50g,装料松紧度为上紧下松,料面平整不倾斜,并用自动打孔棒打一个中孔。本发明通过提供白玉菇发菌培养和出菇管理上的生产工艺,适时合理采收,解决了部分工厂的白玉菇产量会出现菇体发黄,不耐储存,菇帽有瘤盖以及菇柄粗细不均匀的品质层次不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玉菇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白玉菇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白玉菇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凉拌,可热炒,被称为食用菌中的珍品。白玉菇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引入我国栽培,90年代上海引进工厂化设备,实现了白玉菇周年化生产,白玉菇已成为继金针菇之后发展最快的食用菌品种,栽培过程主要步骤为:装瓶、袋,灭菌,菌瓶接种,养菌,搔菌以及出菇管理等。
工厂化生产大批量白玉菇时利用设备控制白玉菇生长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给白玉菇最佳的生长环境,不仅可以提高白玉菇的产量,更能保证白玉菇的出菇质量,白玉菇工厂化生产需要专门的生产厂房设施,一般采用砖混结构或结构聚氨酯保温板建设保温保湿的厂房。按照工艺流程,通常生产厂房分为备料室,搅拌室,装袋车间,灭菌车间,冷却室,菌种室,接种室,培养室,搔菌室,生育室,包装车间,冷库等。每个功能室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布局,布局方式因地制宜。此外,每个功能室的面积需要根据生产规模来确定,因为不同生产规模所匹配的设备以及生产能力不同,每个功能室所需要面积不一样。工厂化生产厂房布局合理与否和功能区区域面积是否匹配,是生产能否成功达到设计能力的关键。由于白玉菇菌丝后熟培养周期长,培养室面积要远大于生育室面积。
目前国内工厂化生产白玉菇工厂所使用的设备大同小异,配方也极为相似,白玉菇工厂化生产是利用机械自动化设备高效生产,并创造适合白玉菇生长的人工环境,需要配备搅拌机,装袋机,灭菌锅,接种机,加湿器,搔菌机,包装机,制冷以及控制系统等设备,但是在培养以及出菇管理上,每个工厂千差万别,各个工厂的白玉菇产量会出现品质层次不齐的问题,如菇体发黄,不耐储存,菇帽有瘤盖以及菇柄粗细不均匀的问题。由此可见,一种合适发菌培养和出菇管理工艺对白玉菇的产量与品质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白玉菇栽培技术。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玉菇栽培技术,解决了部分工厂的白玉菇产量会出现菇体发黄,不耐储存,菇帽有瘤盖以及菇柄粗细不均匀的品质层次不齐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白玉菇栽培技术,基质中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棉籽壳48%,木屑35%,麸皮10%,玉米粉5%,石灰1%,豆粕1%,含水量62%,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培养料:保证干燥,新鲜,无霉变,无虫害,颗粒度大小合适,粗细均匀。
S2、装袋:使用规格为18cm×35cm的聚丙烯塑料袋栽培,装袋机自动填料,要求装袋高度为18cm,袋重1250±50g,装料松紧度为上紧下松,料面平整不倾斜,并用自动打孔棒打一个中孔。
S3、灭菌:对聚丙烯塑料栽培袋套上套环,盖上盖,灭菌时将锅内的冷空气全部排除,进行高压蒸汽灭菌,逐步提高蒸汽温度,灭菌过程温度以及时间依次为100℃/60min,110℃/90min,121℃/120min,通过高压蒸汽灭菌杀死存在于培养基内部的微生物,并通过加热加压把培养基变成菌丝易分解和吸收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友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友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33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