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谐波抑制的低相位噪声振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5688.3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9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肖飞;徐俊;亓孝博;唐小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B5/04 | 分类号: | H03B5/04;H03B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谐波 抑制 相位 噪声 振荡器 | ||
1.一种具有谐波抑制的低相位噪声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在金属上覆层(I)内,第一环形结构(H1)的第一端口(1)连接第二传输线节(M2)的一端,第二传输线节(M2)的另一端与第一谐振器(r1)进行耦合,第一谐振器(r1)同时与第二谐振器(r2)和第三谐振器(r3)耦合;第二谐振器(r2)与第三谐振器(r3)耦合,且第二谐振器(r2)耦合到第三传输线节(M3)的一端;第三传输线节(M3)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环形结构(H2)的第一端口(1′),第二环形结构(H2)的第二端口(2′)连接第四传输线节(M4)的一端,在第四传输线节(M4)上依次加载了第一变容管(CV1)、第二变容管(CV2)、第一扇形枝节(S1)、第一电容(C1)、第二扇形枝节(S2)、第三变容管(CV3)和第四变容管(CV4),第四传输线节(M4)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环形结构(H2)的第三端口(3′);第二环形结构(H2)的第四端口(4′)连接第五传输线节(M5)的一端,第五传输线节(M5)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平行耦合双线结构(P2)的一端,第二平行耦合双线结构(P2)的另一端连接枝节加载的第六传输线节(M6)的一端,枝节加载的第六传输线节(M6)的另一端连接到晶体管(T)的一端,晶体管(T)的另外一端连接枝节加载的第八传输线节(M8)的一端;在枝节加载的第六传输线节(M6)的中间还连接第七传输线节(M7)的一端,第七传输线节(M7)上依次加载第三扇形枝节(S3)、第二电容(C2)、第二电阻(R2)和第四扇形枝节(S4),第七传输线节(M7)的另一端连接到枝节加载的第八传输线节(M8)的中间;枝节加载的第八传输线节(M8)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平行耦合双线结构(P1)的一端,第一平行耦合双线结构(P1)的另一端连接第九传输线节(M9)的一端,第九传输线节(M9)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环形结构(H1)的第二端口(2),第一环形结构(H1)的第三端口(3)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一环形结构(H1)的第四端口(4)连接第一传输线节(M1)的一端,第一传输线节(M1)的另一端输出信号;第一谐振器(r1)、第二谐振器(r2)和第三谐振器(r3)通过金属化通孔(Hole)围列而成。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晶体管(T)选用Infineon公司的BFP840FEDS晶体管,静态工作点为:VCE=1.8V,IC=10mA;第一变容管(CV1)、第二变容管(CV2)、第三变容管(CV3)和第四变容管(CV4)选用SKYWORKS公司的SMV2019-079LF变容二极管;第一电容(C1)选用1pF和10μF两个电容的并联;第二电容(C2)选用1pF、100nF和10μF三个电容的并联,且对称放置;第一电阻(R1)选用两个100Ω电阻并联,第二电阻(R2)选用20KΩ电阻;输出频率在8.986GHz,在偏离100KHz频率处测得的相位噪声为-120.06dBc/Hz,二次谐波抑制度为60.3dBc。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其部分结构包括:第二传输线节(M2)的一端与第一谐振器(r1)进行耦合,第一谐振器(r1)同时与第二谐振器(r2)和第三谐振器(r3)耦合;第二谐振器(r2)与第三谐振器(r3)耦合,且第二谐振器(r2)耦合到第三传输线节(M3)的一端;该部分结构具有椭圆带通频率响应,有三个传输极点,在通带两侧各有一个传输零点。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其部分结构的结构参数用下列符号表示:rad1表示第三谐振器(r3)的半径,rad2表示金属化通孔(Hole)的半径,rad3表示第二谐振器(r2)的半径,d表示金属化通孔(Hole)的间距,l1和s1分别表示第三谐振器(r3)与第三传输线节(M3)之间耦合的缝隙线长和缝隙宽度,w2、l2和s2分别表示第二谐振器(r2)耦合的缝隙线宽、线长和缝隙宽度,w0表示第三传输线节(M3)的线宽,w1表示第一谐振器(r1)与第二传输线节(M2)之间耦合的线宽;部分结构的中心频率f0=9.0GHz,相对带宽为2%;结构参数为:w0=1.54mm,w1=0.20mm,w2=0.12mm,s1=0.14mm,s2=0.20mm,l1=5.10mm,l2=5.10mm,rad1=8.28mm、rad2=0.40mm,rad3=8.32mm和d=0.8mm;该部分结构具有椭圆带通频率响应,有三个传输极点,在通带两侧各有一个传输零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568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