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涡室掺气坎的旋流竖井泄洪洞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29783.2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4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航;白瑞迪;白中天;刘善均;宋农;龚启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周敏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涡室掺气坎 竖井 泄洪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涡室掺气坎的旋流竖井泄洪洞,通过将原本与涡室相切衔接的侧墙向涡室中心侧偏移一段距离,从而在涡室内形成一个竖向掺气坎,水流通过该跌坎时形成掺气空腔,外界空气通过该空腔源源不断地对水流靠近壁面侧进行需气补给,增大靠壁面侧水流的掺气浓度,从而使整个竖井结构的抗空化空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该掺气结构远比常规的竖井掺气坎简单,能够较大幅度地减小工程设计难度以及降低工程耗资;另外,掺气坎的折线结构替代了原本平顺相切的形式,大幅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同时也提高了二者衔接位置的抗空蚀空化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泄洪消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式的具有涡室掺气坎的旋流竖井泄洪洞。
背景技术
旋流竖井泄洪洞由于其修建难度较低、布置灵活以及消能效果突出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水利水电工程界的关注。尤其是随着当前我国正处于水电建设事业的井喷式发展阶段,许多高水头、大流量、深峡谷的高坝大库正在建设或者处于规划阶段,在常规泄水建筑物无法良好地实现泄洪消能的情况下,旋流竖井作为一种新兴发展的泄洪消能建筑物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
一般地,整个旋流竖井泄洪系统由闸室进口、上平调整段、涡室、收缩段、竖井直段、出口压坡段以及其后的下平泄水段组成,典型竖井布置如图1所示。图中的小挑坎结构是为了调整绕竖井一圈后的水流的方向,从而避免其与上平段进入涡室的水流发生过强的碰撞。
但是,由于当前竖井的高度逐渐增大,竖井壁面的空化空蚀风险也逐渐增高,部分流速较大的竖井需要在竖井合适位置单独设置掺气设施以保证竖井壁面的抗空蚀空化能力,而修建单独的掺气设施较大地增加了工程耗资,并且现有的掺气结构都较为复杂,这无疑会增大竖井结构的建造难度;另外,常规的旋流竖井泄洪洞上平段与圆柱形涡室连接部位需要保持完全相切,否则壁面将不平整从而形成人工凸体并变成空化源,这就对施工精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涡室掺气坎的旋流竖井泄洪洞,实现竖井壁面侧水流的良好掺气,提高竖井壁面的抗空化空蚀风险,同时降低施工难度。
本发明是在常规旋流竖井的结构基础上提成的改进,常规旋流竖井由闸室进口1、上平段2、涡室4、收缩段5、竖井直段6、出口压坡段7以及其后的下平泄水段8组成,改进的主要构思是:在上平段出口处,涡室内顺水流旋转方向设置有掺气坎。通过将原本与涡室相切衔接的侧墙向涡室内平移一定距离,或将侧墙端部向涡室中心偏移一段距离,从而在涡室内形成一个竖向掺气坎,水流通过该跌坎时形成掺气空腔,外界空气通过该空腔源源不断地对水流靠近壁面侧进行需气补给,增大靠壁面侧水流的掺气浓度,从而使整个竖井结构的抗空化空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该掺气结构远比常规的竖井掺气坎简单,能够较大幅度地减小工程设计难度以及降低工程耗资;另外,掺气坎的折线结构替代了原本平顺相切的形式,大幅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同时也提高了二者衔接位置的抗空蚀空化能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涡室掺气坎的旋流竖井泄洪洞,在上平段出口处,涡室内顺水流旋转方向设置有掺气坎。
进一步地,上平段侧墙与涡室的圆弧壁面相交衔接,侧墙末端进入涡室内,形成贴涡室壁面的竖向掺气坎。
作为优选方式,具体施工时,是在常规旋流竖井泄洪洞结构基础上,通过将原本与涡室相切衔接的侧墙向涡室内平移一定距离,或将侧墙端部向涡室中心偏移一段距离,从而与涡室壁面相交,侧墙的末端在涡室内形成一个竖向掺气坎,上平段的水流沿侧壁进入涡室的同时,在竖向掺气坎处掺气。
进一步的,上平段侧墙平移的距离(或偏移的角度)使上平段的侧墙端部刚好完全进入涡室内,与涡室内壁面相接触,形成跌坎(水流旋转方向的掺气坎),即所述掺气坎的跌落高度正好为上平段侧墙的厚度。
进一步地,掺气坎顶部高程与上平段边墙顶高程保持一致,掺气坎底部高程与上平段末端底板高程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97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