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控变距单旋翼无尾桨电动无人直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9087.3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6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杜思亮;王英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C27/06 | 分类号: | B64C27/06;B64C27/7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东七街三号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控变距单旋翼无尾桨 电动 无人 直升机 | ||
1.一种电控变距单旋翼无尾桨电动无人直升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机体(1)的尾部设置有带有入流口(3)和射流口(4)的尾梁壳体(2),尾梁壳体(2)内沿尾梁壳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反扭系统(5),反扭系统(5)包括左右对置的叶片(52)端板(51)、铰接在叶片(52)端板(51)之间的叶片(52)、通过法兰盘设置在叶片(52)端板(51)之间圆心位置的尾传动轴(53)、设置在叶片(52)端板(51)外侧壁处的变距盘式电机(54
机体(1)顶部设置有主旋翼系统(6),主旋翼系统(6)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旋翼主轴连接法兰(61)、桨毂下盖(62)、限位块(63)以及桨毂上盖(64);主旋翼系统(6)还包括设置在限位块(63)内的桨毂滑套(65)和与桨毂滑套(65)的桨毂组合轴承(66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控变距单旋翼无尾桨电动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变距盘式电机(54)驱动变距拉盘(55)转动的角度为正负 15 度。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控变距单旋翼无尾桨电动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入流口(3)沿尾梁壳体(2)的方向设置在尾梁壳体(2)的顶部处。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控变距单旋翼无尾桨电动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主旋翼系统(6)上设置有为带编码器的伺服无刷电机(68)提供电驱动控制信号和能源的运动检测与导电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变距单旋翼无尾桨电动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桨叶(67)上的伺服无刷电机(68)电驱动信号均为独立控制,运动检测与导电模块可分别控制对应的桨叶(67)的桨距角,桨距角的调节范围为负 5°到正 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变距单旋翼无尾桨电动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运动检测与导电模块包括导电滑环和旋转编码器,运动检测与导电模块通过电滑环和旋转编码器实时采集桨叶(67)在不同时刻绕旋翼主轴旋转的相位角。
7.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控变距单旋翼无尾桨电动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机体(1)内置有动力传动系统(8),动力传动系统(8)包括无刷电机 A(81)和无刷电机B(82),无刷电机 A(81)和无刷电机 B(8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无刷电机 A(81)和无刷电机 B(82)动力统一输出的差速换向减速器(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90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