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深紫外磷酸盐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580010.X 申请日: 2019-06-28
公开(公告)号: CN110204192B 公开(公告)日: 2021-09-28
发明(设计)人: 张磊;侯伟杰;周游;汤晓峰;王云;付杨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3C3/062 分类号: C03C3/062;C03C13/04
代理公司: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代理人: 刘铁生;孟阿妮
地址: 100024***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深紫 磷酸盐 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深紫外磷酸盐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该透紫外玻璃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50.0‑79.5%P2O5,3.0‑20.0%SiO2,2.0‑9.0%Al2O3,0‑5.0%Na2O,5.0‑9.0%CaO,5.0‑10.0%BaO,0‑5.0%ZnO,0.5‑9.0%ZrO2,所述的透紫外玻璃厚度1.0mm时其在254nm处的透过率在80%以上,在30‑300℃范围内热膨胀系数为(53±3)×10‑7/℃,具有较高的转变温度,转变温度大于600℃,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化性Ⅱ级;本发明透深紫外玻璃的制备方法简单,环保无污染,不引入对环境有害的重金属离子,熔制温度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玻璃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深紫外磷酸盐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紫外线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电磁波,太阳光谱中波长小于380nm的光线称为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其在紫外杀菌、紫外验伪、紫外照明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强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睛等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紫外线依照其波长范围又分为UV-A(315-380nm)、UV-B(280-315nm)、UV-C(100-280nm)三种,太阳光中所含的紫外线经大气层后,小于290nm的UV-C大多被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所吸收,这部分紫外线光谱区域被称为“日盲区”,若在大气层内探测到了“日盲区”紫外信号,基本可以断定是由人造飞行器如导弹、火箭等发射产生的。因为这些飞行器推进器羽焰所发出的光含有强烈的220-280nm波段深紫外光,从而使得220-280nm紫外光成为飞行器发出的特征光。紫外探测器就是通过探测来袭飞行器推进器羽焰的特征紫外光,以判断威胁方向与程度,实时发出警报信息以便选择合适时机,实施有效干扰,采取规避等措施,对抗敌方导弹的攻击。而紫外探测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其探测的波长范围是185-280nm,对280nm以上的波长不产生响应,真正实现日盲紫外特性。因此,对深紫外线特别是185nm~280nm范围的深紫外区信号的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185-280nm处在深紫外线的远端,部分已属于真空紫外区域,射线的能力特别高,按照电磁波在介质中传递损耗的理论,波长越短,损耗越大。因此,当今世界范围内能够商品化的透紫外玻璃品种很少,且在185-280nm处透过率都很低。

国内外对透紫外材料已有较多的研究,这些透紫外材料主要集中在氟化物单晶、卤化物玻璃和石英玻璃材料方面。其中氟化物晶体(如CaF2、MgF2晶体),因为单晶生长困难,加工制备困难,价格昂贵,而且晶体因为各项异性,存在固有缺陷,化学稳定性差,几何几寸小,所以应用有限;而卤化物玻璃因为含有氟化物和氯化物,在玻璃的高温熔制过程中,这些卤化物对铂金坩埚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作用,增大了成本和生产安全隐患,使得制备条件要求苛刻,价格昂贵;高纯石英玻璃虽然在254nm透过率达91%,但是石英玻璃熔制温度高、制备条件要求苛刻,价格昂贵,热膨胀系数与可伐合金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不能与可伐合金直接封接,限制了使用范围,使得其应用也同样受到限制。

透紫外玻璃材料由于均匀性好,透过率高,几何形状可控,价格低,是用于国防科技、高技术等领域的首选材料。中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研制出了透紫外玻璃材料,且被广泛应用在电网安全监测、森林火情告警、大规模集成电路光刻、农作物虫害防治、紫外光学透镜、紫外光谱仪等特种光学仪器等方面,缺乏用于深紫外探测、飞行器发射、紫外巡天、深空探测等高技术领域高端透深紫外玻璃材料。国外透紫外玻璃材料产品主要有德国肖特的8337B和美国康宁9471透紫外玻璃材料,但二者在185-280nm的透过率均不能满足透深紫外的探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热膨胀系数可以与可伐合金封接匹配、玻璃转变温度高、化学稳定性优良的透深紫外磷酸盐玻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00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