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69376.7 | 申请日: | 2019-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3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长井贤次;小荒田新一;邹亚科;甲斐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思拓富天线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轴 机构 可折叠 移动 终端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通过在转轴机构的主轴组件两侧设置摆臂组件以及同步组件,以在摆臂绕主轴组件转动时,同侧的同步臂随之转动,从而会带动另一侧的同步臂以及摆臂转动,进而可实现包含有该主轴组件的可折叠移动终端两侧的壳体同步运动,以使柔性屏的两侧同步运动,柔性屏的受力较为均匀;并且,由于主轴组件两侧的摆臂绕不同的轴线转动,这样的设计可使其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可以容纳柔性屏的容纳空间,以减小对柔性屏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屏技术的逐渐成熟,促使终端设备的显示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就是未来手机差异化的一大重要演进方向。由于可折叠柔性屏手机的显示屏具有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显示模式的灵活切换的特点,其必将成为主流设备厂商下代手机开发的主方向。未来,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必将成为终端产品的一大卖点。
由于柔性屏幕和折叠转轴是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技术的关键。而柔性屏幕是比较脆弱的部件,如果在折叠过程中,柔性屏幕各处所受压力或拉力不均匀,很可能会导致其发生变形而被破坏。这时,不仅需要折叠转轴能够在超薄的容纳空间内完成180°旋转,还要为了配合柔性屏幕的特性,使柔性屏幕的受力均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以使柔性屏的受力均匀,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该转轴机构可应用于可折叠的移动终端,并且作为移动终端的折叠机构,其中,该转轴机构分别与移动终端的两个壳体固定连接,在移动终端折叠时,两个壳体可绕该转轴机构转动以实现折叠。该转轴机构主要包括三部分:主轴组件、摆臂组件和同步组件;其中,主轴组件具有转轴的作用;摆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摆臂组,其中,每个摆臂组包括对应设置在主轴组件的两侧的摆臂,摆臂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主轴组件两侧的摆臂转动所绕的轴线不同,且分别平行于主轴组件的延伸方向;同步组件,与摆臂组件对应设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主轴组件的两侧的同步臂,两个同步臂齿轮连接;每个同步臂与同侧的摆臂滑动连接,并可随对应侧的摆臂转动。因为主轴组件两侧的同步臂齿轮连接,因此,一侧的同步臂转动,会带动另一侧的同步臂同时转动;又因为,同侧的同步臂与摆臂滑动连接。这样,当一侧的摆臂相对主轴组件转动时,同侧的同步臂随之转动,从而会带动另一侧的同步臂以及摆臂转动,进而可实现包含有该主轴组件的可折叠移动终端两侧的壳体同步运动,以使柔性屏的两侧同步运动,柔性屏的受力较为均匀。并且,由于主轴组件两侧的摆臂绕不同的轴线转动,这样的设计可使其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可以容纳柔性屏的容纳空间,以减小对柔性屏的损坏。
在具体设置摆臂及同步臂的转动轴线时,同侧设置的摆臂和同步臂转动所绕的轴线重合。从而有利于简化转动机构的结构。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沿所述主轴组件的延伸方向,所述摆臂与所述同步臂一一对应设置,或,所述摆臂的两个端部各设置一个所述同步臂;在摆臂与同侧的同步臂滑动连接时,同步臂开设有条形孔,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与同步臂的延伸方向相同,摆臂设置有可沿条形孔滑动的滑动部。其中,该滑动部在具体设置时,可以为设置于摆臂的固定连接杆。这样,当摆臂转动时,滑动部沿条形孔滑动,同时带动同侧的同步臂转动。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摆臂和同步臂之间还设置有弹性组件,以在二者间形成开合的扭力。此时,同步臂朝向摆臂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限位凹槽;弹性组件设置于同侧的摆臂与同步臂之间,包括相抵接的两部分,分别为滚珠和弹性结构件,其中,弹性结构件的一端与摆臂相抵接,另一端与滚珠相抵接,滚珠可沿同步臂靠近摆臂的侧壁滚动。当包含有该转轴机构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折叠状态改变时,摆臂绕主轴组件转动,同步臂随之转动,同时滚珠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可沿同步臂的侧壁滚动,并与同步臂的侧壁之间产生摩擦,从而使摆臂和同步臂之间形成阻尼力,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由于同步臂靠近摆臂的侧壁上具有多个限位凹槽,这样滚珠在滚动的过程中会在弹性结构件的作用下落入限位凹槽,从而可实现悬停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思拓富天线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思拓富天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93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