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检测RNA结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4062.X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1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申林;赵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孙博宁 |
地址: | 1008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固体 核磁共振 技术 检测 rna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基于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检测RNA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待测RNA样品,所述RNA样品中至少一种碱基由15N和13C标记;
(2)使用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对RNA样品进行检测;
(3)收集与分析检测图谱;其中,
步骤(2)中在使用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对RNA样品进行检测之前,进行脉冲序列hCHNH的设定:首先将1H信号全部激发,信号传递到13C上,记录13C的化学位移;在13C演化过程中,对1H去耦;之后13C将信号传给1H,接收到信号的1H再将信号传给直接相连的15N核;压制掉溶剂信号;最后将15N信号传回直接相连的1H,记录1H化学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检测RNA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H-13C CP传递设定的接触时间为1ms-10m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检测RNA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TPPM脉冲对1H去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检测RNA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H-15N CP传递设定的接触时间为100μs-1000μs。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检测RNA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MISSISIPPI脉冲序列压制掉溶剂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检测RNA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待测RNA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体外转录法、固相合成方法或生物提取法。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基于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检测RNA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待测RNA样品纯度在90%以上。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基于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检测RNA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RNA样品中RNA质量大于1mg。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检测RNA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检测图谱包括一维1H-15N CP谱图,一维1H-13C CP谱图,一维1H-31P CP谱图,二维1H-15N hNH谱图,二维1H-13C hCH谱图,二维13C-15N hNC谱图,二维1H-15N hCNH谱图,二维1H-15N hCN(PAR)NH谱图,二维15N-13C TEDOR谱图,二维13C-13C DARR谱图。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检测RNA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魔角旋转速率为40kHz;所述脉冲序列hCHNH的设定条件为:1H的π/2脉冲为2.5μs,13C的π/2脉冲为3.5μs,15N的π/2脉冲为4.5μs;循环等待时间为2s;在1H-13C CP传递和13C-1H CP传递过程中,13C的连续锁场功率均为60kHz,1H的锁场功率为100kHz,接触时间为2ms;在13C化学位移演化期,采用TPPM脉冲对1H去耦,去耦功率10kHz;利用MISSISIPPI脉冲序列对溶剂的信号进行压制;1H-15N CP传递和15N-1H CP传递中,接触时间设为300μs;1H-15N CP传递和15N-1H CP传递时,15N的连续锁场功率设为50kHz,1H的锁场功率为90k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406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