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槽角向自动找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1434.3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1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焦江涛;何昊;韩健;吴海涛;王荣;任海鹏;高沙沙;刘霖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7/22 | 分类号: | B23Q17/2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方法 | ||
1.一种槽角向自动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加工零件固定于数控机床转盘上,记录待加工零件圆心位置坐标;
步骤二、将数控机床测头向待加工零件中心方向移动至接触到待加工零件表面,并记录零件表面触点坐标值;
步骤三、判断零件表面触点坐标值至待加工零件圆心距离是否小于槽半径值,若零件表面触点坐标值至待加工零件圆心距离小于槽半径值,则该角向位置粗找正成功,粗找槽结束,进入步骤六;若零件表面触点坐标值至待加工零件圆心距离大于等于槽半径值,说明测头不在槽位,进行步骤四;
步骤四、将测头与待加工零件相对转动,转动角度不大于槽宽最窄角度,将测头向零件中心方向移动至接触到待加工零件表面,并记录零件表面触点坐标值;
步骤五、判断零件表面触点坐标值至待加工零件圆心距离是否小于待加工零件槽半径值,若触点坐标值至待加工零件圆心距离小于槽半径值,则该角向位置粗找正成功,粗找槽结束,进入步骤六,得到粗找槽坐标值;若触点坐标值至待加工零件圆心距离大于等于槽半径值,说明测头不在槽位,重复步骤四和步骤五直至触点坐标值至待加工零件圆心距离小于槽半径值,完成粗找槽;
步骤六、将待加工零件的角向零点置为粗找槽坐标,在粗找槽坐标值处将测头分别向槽的两侧面移动至接触槽两侧面,记录测头分别与槽两侧面接触的槽内触点位置坐标;
步骤七、计算测头分别与槽两侧面的槽内接触点位置坐标的中间点坐标,若中间点坐标与角向零点所在正交轴偏差在允许角向误差范围内,则精确分中成功,待加工零件的角向零点即为粗找槽坐标;若中间点坐标与角向零点所在正交轴偏差不在允许角向误差范围内,则进行步骤八;
步骤八、通过反正切函数计算所得中间点坐标对角向零点所在正交轴的方位夹角,此角度为纠正角度;
步骤九、将测头与待加工零件相对转动纠正角度值,同时将待加工零件的角向零点置为纠正后的粗找槽坐标,然后在转动纠正角度值后的粗找槽坐标处将测头分别向槽的两侧面移动至接触槽两侧面,记录测头分别与槽两侧面接触点位置坐标,计算测头分别与槽两侧面接触点位置坐标的中间点坐标,若中间点坐标与纠正后的角向零点所在正交轴偏差在允许角向误差范围内,则精确分中成功;若中间点坐标与纠正后的角向零点所在正交轴偏差不在允许角向误差范围内,重复步骤八和步骤九直至中间点坐标与正交轴偏差在允许角向误差范围内,即完成槽角向找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角向自动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头直径小于能够进入槽底的最小槽口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角向自动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槽半径值为待加工零件能够通过测头进入槽底的最小槽口处的半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角向自动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槽宽最窄角度为待加工零件能够通过测头进入槽底的最小槽口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角向自动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将测头移动角度不大于槽宽最窄角度或通过转动机床转盘实现槽位角度的移动,机床转盘转动角度不大于槽宽最窄角度,然后测头向零件中心方向移动触碰至接触到待加工零件表面,并记录触点坐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角向自动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八中,纠正角度为d=arctan(b/c),c为粗找槽坐标值处的槽半径,b为槽内中间点坐标值至粗找槽坐标零点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角向自动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将测头移动纠正角度或机床转盘转动带动待加工零件实现角度纠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角向自动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角向误差范围小于0.0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角向自动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将测头与待加工零件相对转动的转动角度为槽宽最窄角度1/3-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角向自动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测头沿角向零点所在正交轴移动至槽内最宽位置处,计算最宽位置处测头分别与槽两侧面的槽内接触点位置坐标的中间点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143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