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的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5888.1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8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蒋析文;黄桃生;李欣钰;郑若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9;C12Q1/04;C12N15/11;C12R1/93;C12R1/21;C12R1/46;C12R1/35;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助之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8 | 代理人: | 陈详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呼吸道 病原体 多重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的试剂盒,具体地,本发明对多重呼吸道病原体PCR扩增体系进行了设计及实验验证,获得了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多重荧光PCR扩增体系,单一体系可同时检测3种呼吸道病原体。本发明的试剂盒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通过本发明的试剂盒,能够实现对鼻咽拭子、肺泡灌洗液、痰等样本中的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检测和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RTI)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居急性传染病的首位,平均每年下呼吸道感染导致大约4000 000患者死亡。在全球范围内,呼吸道感染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ARTI—般由细菌和病毒引起,其中大约90%为呼吸道病毒所导致,但死亡及重症的病例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面对当前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复杂形势,加强传染流行病株病疫情信息的监测,可为制订相关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临床上及早明确病原体的型别,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则是控制感染的关键环节。
感染呼吸道系统的病原体种类很多,同时也因季节的不同流行的病原体种类不同。引起患儿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主要为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ce A,IV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ce B,IVB)、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及腺病毒(Adenovirus,ADV)等;引起患儿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是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及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等。在人群中,尤其是儿童中,急性呼吸道感染往往是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或单一及多种病毒感染,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混合感染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对于患儿病情的检测和病原体的确定增加了难度。因此进行呼吸道病原体实验室监测,最大可能地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进行预测预警,以期在疫情暴发流行早期及时发现并采取快速的应对措施,减少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检测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培养法、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
培养法是诊断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感染最可靠的方法,也是诊断的金标准。但这种方法复杂,操作繁琐,周期长,灵敏度低,对样本的要求比较高,而且易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血清学检测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进行检测,检测周期短,但特异性和灵敏度低,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可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技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呼吸道病原体疫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灵敏度、使用便捷的用于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的试剂盒。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的PCR引物对组,所述引物对组包括第一引物对集,所述第一引物对集包括:
第一引物对,所述第一引物对包括如SEQ ID NO.:11所示的正向引物;和,如SEQID NO.:12所示的反向引物;
第二引物对,所述第二引物对包括如SEQ ID NO.:14所示的正向引物;和,如SEQID NO.:15所示的反向引物;和
第三引物对,所述第三引物对包括如SEQ ID NO.:17所示的正向引物;和,如SEQID NO.:18所示的反向引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引物对组还包括第二引物对集,所述第二引物对集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58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