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分防水砂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29292.0 | 申请日: | 201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8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晟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C04B111/20;C04B111/24;C04B111/27;C04B11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陈卫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砂浆 和粉 制备 抗侵蚀能力 温度适应性 防水性能 厚度可控 应用环境 组分混合 粘结力 重量比 抗裂 抗渗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组分防水砂浆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双组分防水砂浆由液体组分和粉料组分混合而成,其中液体组分和粉料组分的重量比为2.5‑4:6‑7.5。本发明所述的双组分防水砂浆具有粘结力极高,施工厚度可控,防水性能强、抗渗抗裂效果好,抗侵蚀能力强、适用性强制备方法简单的优势,并具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应用环境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组分防水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内部含有大量的孔隙和微裂纹,一些侵蚀性介质会溶解在水中并沿着这些缺陷进入到混凝土内部,侵蚀钢筋,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寿命。随着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墙体防水、潮湿基面防水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建筑行业的重视。常用的建筑防水方法包括使用防水剂、防水砂浆等。
申请号为201811276530.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纳米结晶硅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石墨烯1%~5%,防水剂5%~30%,纳米二氧化硅溶液5%~40%,分散剂0.2%~1%,氢氧化钡5%~40%,水20%~80%。本发明的石墨烯纳米结晶硅防水剂,是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纳米防水剂。主要用于混凝土结构的防水防腐处理,通过直接涂刷到混凝土表面,有机活性物质会在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形成憎水层,而石墨烯纳米复合无机活性物质能够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形成大量不溶纳米晶体,封堵混凝土的孔隙和微小裂缝。当混凝土干燥后,该物质会继续反应形成晶体,具有多次修复能力,起到防水和防护作用。
但是单独采用液体组分作为防水涂层,能够对混凝土内部存在的孔隙和微小裂缝起到长效封堵作用,但因其强渗透性,在建筑物基面难以形成较厚的涂层,在耐受冲击、摩擦、刺穿等外力破坏的性能上较差,只能以防水剂形式,作为底涂或增强层在工程防水中与其他防水材料复合使用。
常见的防水砂浆是指经干燥筛分处理的骨料(如石英砂)、无机胶凝材料(如水泥)和添加剂(如聚合物)等按一定比例进行物理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以袋装或散装的形式运至工地,加水拌和后即可直接使用的物料,具有薄层发挥粘结、衬垫、防护、防水和装饰等作用。但是在这种防水砂浆薄涂时防水性能差,厚涂由于粘结性差容易起皮、脱落、破裂,极大地影响了其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组分防水砂浆,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抗渗效果好。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组分防水砂浆,由液体组分和粉料组分混合得到,液体组分和粉料组分的重量比为2.5~4:6~7.5。
优选地,液体组分和粉料组分的重量比为3:7。在这一精确比例下制备的防水砂浆的机械强度达到峰值,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优选地,液体组分由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制得:
优选地,石墨烯为5wt%的1-5层氧化石墨烯水性浆料;防水剂为20-30wt%的甲基硅酸钠溶液;纳米二氧化硅溶液为40-50wt%的水性阴离子无定型二氧化硅胶体溶液;分散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分散剂;氢氧化钡为5-15wt%的氢氧化钡溶液。
分散剂选用水性涂料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4044,分散剂5040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想到的常用的分散剂。优选地,分散剂为分散剂5040。
石墨烯是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韧性,且可以弯曲,石墨烯的理论杨氏模量达1.0TPa,固有的拉伸强度为130GPa。将石墨烯作为液体组分的原料之一,具有极大的改善作用,能够提高防水砂浆的粘结力和机械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晟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晟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92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