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的应用及生物质活性炭和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3960.0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7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萍;张金才;王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324 | 分类号: | C01B32/324;C01B32/348;B01J20/20;B01J20/30;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郭海燕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胡麻籽 辣木籽 生物质活性炭 制备 烘干 壳粉 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 环境无污染 农业废弃物 铜离子污染 二次利用 工业废水 研磨 蒸馏 马弗炉 稀盐酸 再利用 中高温 活化 洗净 冷却 应用 取出 净化 赋予 开发 | ||
本发明涉及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二次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的应用及生物质活性炭和制备方法。一种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生物质活性炭,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1)取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洗净、烘干、粉碎,筛分,制成壳粉;(2)将壳粉与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混合均匀,然后置于马弗炉中高温活化;(3)取出冷却,用稀盐酸和蒸馏洗至中性,烘干、研磨、筛分,得到生物质活性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没有进一步开发利用和铜离子污染严重的问题。本发明既赋予了生物质活性炭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同时对环境无污染,也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更促进了工业废水的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二次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的应用及生物质活性炭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辣木为辣木科,属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辣木叶、种子、树皮、辣木根等是民间传统药物,用于保健和治疗多种疾病,因此,辣木被称为“奇迹之树”。胡麻属于亚麻科亚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辣木籽壳、胡麻籽壳均是农业副产物,目前常见的应用是用于动物饲料中的添加料,或者燃烧后作为肥料,并没有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铜广泛应用于工业中,现代工业飞速发展产生大量的废水,内含多种毒性重金属。其中铜离子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业废水中铜的主要来源为金属清洗、化学制造、采矿、金属工艺酸洗和电镀液,化学镀液等工艺过程。研究表明铜离子污染水体可以进入植物和果实中,人体过量摄入铜离子会引起肝、脑损伤、中枢神经受损、抑郁、肺癌等多种人体疾病。因此,开发能够快速有效的脱除污水中铜离子的技术方法成为当前污水工业发展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中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没有进一步开发利用和铜离子污染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的应用及生物质活性炭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的应用,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经惰性气氛高温活化后得到生物质活性炭,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u2+。
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生物质活性炭,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1)取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洗净、烘干、粉碎,筛分,制成壳粉;
(2)将壳粉与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混合均匀,然后置于惰性气氛中高温活化;
(3)取出冷却,用稀盐酸和蒸馏水洗至中性,烘干、研磨、筛分,得到生物质活性炭。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壳粉为20-200目。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2)壳粉与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混合均匀的方法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采用壳粉与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固体物理混合,另一种是采用壳粉与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混合并于高压釜中浸渍2-5小时,浸渍温度为25-90℃,高压釜中通入压缩空气达到高压釜内压力为0-3MPa,浸渍完毕后,取出,于烘箱中烘干。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2)惰性气氛中高温活化时温度为700-1100℃,活化时间为1-3h。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壳粉与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固体物理混合时壳粉与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比为1:2-4。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壳粉与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壳粉与溶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1:2-4。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稀盐酸的浓度为0.1mol/L。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筛分为200目。
本发明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取辣木籽壳或胡麻籽壳洗净、烘干、粉碎,筛分,制成壳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3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孔耐热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沥青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