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制冷压缩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6340.4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9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露芳;张恺;马明泉;唐赛红;牛晓峰;李斐;陆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25/00 | 分类号: | F04B25/00;F04B39/06;F04B39/10;F04B49/22;F04B49/08;F25B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汽缸 压缩机 制冷压缩机 中间冷却器 容积制冷量 压缩机能耗 压缩式制冷 多级压缩 活塞轴心 连接管道 温度过高 制冷系数 排气阀 吸气阀 制冷量 减小 两级 排气 压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制冷压缩机,属于压缩式制冷技术领域。该新型制冷压缩机包括汽缸,活塞,连杆,吸气阀,排气阀,中间冷却器和连接管道。该压缩机设置六级汽缸,三个活塞,用连杆经由活塞轴心将其连接起来,通过活塞的运动实现对气体的连续压缩,同时在两级汽缸之间设置中间冷却器,避免温度过高,并且可以减小气体的比体积。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可以实现多级压缩,进而降低排气温度,提高压缩机的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少压缩机能耗,提高制冷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缩式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制冷压缩机。
背景技术
制冷压缩机是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对其进行压缩后,从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压缩机要在高压缩比的条件下工作。若采用单级压缩,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排气温度升高,过高的温度易造成设备损坏;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必须采用高着火点的润滑油;压缩机的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大幅度降低;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制冷系数下降。因此,当压缩比过高时,采用单级压缩循环是不经济甚至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生产要求,实际中常采用多级压缩,分级逐步提高气体的压力,将气体依次在几个汽缸中连续压缩,同时,为了避免过高的温度和减小气体的比体积,以降低下一级所消耗的压缩功,在前一级压缩之后将气体引入一个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然后再进入下一级汽缸继续压缩直至达到所要求的压力。采用多级压缩可以降低排气温度,减少对设备的损坏;被压缩气体在经过前一级的压缩以后,经过中间冷却器以降低温度,易于进一步压缩,从而节省功率消耗;另外,采用多级压缩,则每一级的压缩比很小,可以使汽缸有效容积增大,从而提高汽缸容积的利用率。但多级压缩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压缩机的结构复杂性增加,运行成本增加等等。
现有文献中,专利CN201710725978.8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级压缩机,设有一级压缩部和二级压缩部,分别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级间回流管连通一级排气口与二级进气口,由此一级压缩部压缩后的气体可以从一级排气口流入级间回流管,再通过级间回流管流至二级进气口,并从二级进气口流入二级压缩部进行进一步压缩。在级间回流管内设置有均流装置,可以改善级间回流管的气流流态,从而提高了二级压缩部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多级压缩机的效率,但这种多级压缩机未设置级间冷却器,可能会使排气温度过高,影响压缩机的效率,并且压缩比仍然受到限制。专利CN201420295304.0也提出了一种多级压缩机,设置了三级汽缸,可以避免气体积存在前级汽缸和后级汽缸的中间空腔内而导致中间腔的压力脉动过大,保证前后级汽缸吸气的连续性,进而提高多级压缩机的性能,但该种压缩机结构复杂,占地面积也较大。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制冷压缩机,包括汽缸,活塞,连杆,吸气阀,排气阀,中间冷却器和连接管道。该压缩机为圆柱体,最大程度减少占地面积。该压缩机设置六级汽缸,三个活塞,用连杆经由活塞轴心将其连接起来,通过活塞的运动实现对气体的连续压缩,同时在两级汽缸之间设置中间冷却器,避免温度过高,并且可以减小气体的比体积。该压缩机结构简单,同时可以实现多级压缩,进而降低排气温度,提高压缩机的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少压缩机能耗,提高制冷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制冷压缩机,该压缩机设置六级汽缸,三个活塞,用连杆经由活塞轴心将其连接起来,通过活塞的运动实现对气体的连续压缩,同时在两级汽缸之间设置中间冷却器,避免温度过高,并且可以减小气体的比体积。该压缩机结构简单,既可以实现多级压缩,又可以减少压缩机能耗,提高制冷系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63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泵送设备泵送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加压减压两用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