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TIG双焊枪应用于环形焊缝焊接的收弧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48830.3 | 申请日: | 2019-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2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周有泉;张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华恒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华恒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28/02 | 分类号: | B23K28/02;B23K10/02;B23K9/167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张炜平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 tig 焊枪 应用于 环形 焊缝 焊接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TIG双焊枪应用于环形焊缝焊接的收弧控制方法,具体包括进入收弧程序后等离子焊枪离子气流量、等离子焊枪工作电流、TIG焊枪工作电流、TIG焊枪焊丝送丝速度及等离子‑TIG双焊枪运行速度的控制,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收弧方法,在将等离子‑TIG双焊枪应用于环形焊缝焊接的场景中,能够全面解决收弧时环形焊缝中存在的未熔合、未焊透和气孔等缺陷,可有效提高收弧时环形焊缝的焊接质量,而且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更大的覆盖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领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TIG双焊枪应用于环形焊缝焊接的收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等离子焊枪与钨极氩弧焊焊枪(即TIG焊枪)组合形成的等离子-TIG双焊枪对环形焊缝进行焊接是一种高效的焊接方式,该焊接方式常用于3-12mm厚度工件产品的焊接。在等离子-TIG双焊枪中,等离子焊枪与TIG焊枪在相对环形焊缝移动方向上先后间隔分布(一般间隔200-300mm)。在具体焊接过程中,等离子焊枪的等离子弧在前先沿厚度方向贯穿工件形成稳定小孔,并得到单面焊双面成型焊缝;而后TIG焊枪的焊接电弧对等离子焊枪所成型的焊缝进行再熔化并加焊丝填充,进而得到饱满的焊缝形态。此种焊接方式由于高效已经广泛用于化工容器、低温罐体、脱硫装置、罐箱等产品的焊接。
在环形焊缝的焊接过程中,环形焊缝的焊接终点也是焊接起点,该位置处的焊接质量是整个焊接过程最薄弱的环节,实际生产中该位置处常常出现未熔合、未焊透和气孔缺陷,如此使焊接所得到的产品必须进行返修甚至是不得不报废,这些都会间接增加产品生产成本。而这些缺陷往往是由于等离子焊枪和TIG焊枪收弧不当引起的。
针对以上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TIG双焊枪的收弧控制方式。参考图1所示,于该方案中,当收到收弧信号时(对应于图1中t1时刻),等离子焊枪的工作电流IP由收到收弧信号前的电流值IP1进行线性衰减,并在t2时刻衰减至零;在等离子焊枪的工作电流IP开始衰减的起始时刻(对应于图1中t1时刻),等离子焊枪的离子气流量也由收到收弧信号前的流量值Q1进行线性衰减,并在t6时刻衰减至设定流量值Q3,其中t6<t2;当等离子焊枪工作电流IP衰减至零时(对应于图1中t2时刻),等离子焊枪的离子气流量再回升至维持等离子焊枪的喷嘴与电极之间电弧燃烧的气体流量Q2(为下一次焊接作准备)。
在上述过程中,等离子-TIG双焊枪相对环形焊缝的移动速度、TIG焊枪的工作电流IT以及TIG焊枪内焊丝的送丝速度Vws均保持与收到收弧信号前的参数一致。直到TIG焊枪到达等离子焊枪开始衰减的位置处后(对应于图1中t3时刻),TIG焊枪的工作电流IT才开始由收到收弧信号前的电流值IT1进行线性衰减,并在t4时刻衰减至零(电弧熄灭);在TIG焊枪的工作电流IT进行线性衰减的同时,TIG焊枪的送丝速度Vws也由收到收弧信号前的速度值V1衰减至零。在t4时刻后,等离子-TIG双焊枪相对环形焊缝的移动速度V由收到收弧信号前的速度值V1进行线性衰减,并在t5时刻衰减至零,整个环形焊缝焊接过程结束。
以上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收弧控制方法能够解决厚度3-5mm以内产品的收弧位置处的质量问题,然对于厚度在6mm以上的产品,收弧时的各种缺陷(未熔合、未焊透和气孔缺陷等)还是时常发生。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覆盖面更为广泛的收弧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TIG双焊枪应用于环形焊缝焊接的收弧控制方法,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
一种等离子-TIG双焊枪应用于环形焊缝焊接的收弧控制方法,所述等离子-TIG双焊枪在相对环形焊缝的移动方向上包括位于前侧的等离子焊枪及位于后侧的TIG焊枪,本发明所涉及的收弧控制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华恒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华恒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华恒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华恒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88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