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解决乙醇汽油相分离问题的汽车燃油供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7315.3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2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黄锐景;栾伟;邹世斌;李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9/08 | 分类号: | F02D19/08;F02B77/08;F02M3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刘小敏;尤健雄 |
地址: | 51005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醇汽油 相分离 吸水剂 点火 汽车发动机 汽车燃油 点火装置 搅拌装置 汽车停放 物理搅拌 便利性 回油管 燃油箱 吸水 输油管 增设 失败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解决乙醇汽油相分离问题的汽车燃油供给方法,能够在汽车发动机点火前将燃油箱、输油管和回油管内乙醇汽油通过物理搅拌方式进行混合,以确保汽车发动机不会因乙醇汽油的相分离现象而点火失败,解决了因汽车停放时静置的乙醇汽油容易发生相分离,而导致使用乙醇汽油的汽车存在点火装置容易无法正常点火、有可能发生淹缸故障的问题;并且,本发明仅需增设一套搅拌装置,可长期使用而不易产生故障,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且本发明无需采用吸水剂,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吸水剂的解决方案所存在的吸水不完全、需频繁更换吸水剂的问题,具有便利性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解决乙醇汽油相分离问题的汽车燃油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乙醇不仅是一种优良燃料,也是一种优良的燃油品质改善剂被广泛使用。我国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有以下三个重要意义:一是可缓解石油紧缺矛盾;二是可有效解决玉米等粮食的转化,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三是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我国目前使用的车用乙醇汽油,是在不添加含氧化合物的液态烃类(汽油)中添加10%的变性燃料乙醇,两种原料经过均匀调和后即可获得乙醇汽油成品。变性燃料乙醇的工艺过程如下:首先以淀粉质(玉米、小麦等)、糖质(薯类)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得乙醇,再将其脱水后得到体积分数在99.2%以上的无水乙醇,最后再添加变性剂(车用无铅汽油)变性的得到变性燃料乙醇。经过变性处理后,不能食用,而仅能供混配车用乙醇汽油使用。
由于乙醇的吸水性很强,乙醇汽油在制造、运输与储存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乙醇汽油会因水的存在而出现相分离(乙醇汽油相分离是指其分为富水相和有机相),影响产品的质量。经试验,敞口容器存放的乙醇汽油,48h后含水量将增加一倍,如环境温度降低,将很快出现相分离。10%车用乙醇汽油水含量与相分离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乙醇汽油存在的相分离问题对乙醇汽油性能影响很大,可导致点火装置无法正常点火、甚至发生淹缸等故障。另外分层后乙醇汽油的富水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容易对油箱造成腐蚀、软化、龟裂等,造成使用寿命减短。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振动可有效地混合乙醇汽油。而在汽车停放时静置的乙醇汽油容易发生相分离的现象,并且时间越长相分离越严重。
针对广大车主反馈的乙醇分层问题,特别是在汽车燃油箱中乙醇汽油的相分离问题,现市场还没有提供任何有效解决的方案。车主普遍表现为害怕并抗拒乙醇汽油。
现有技术中,解决乙醇汽油相分离问题的思路主要有两种:
现有方案a、解决思路是针对乙醇的吸水性,在乙醇汽油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变性燃料乙醇中的水含量;在乙醇汽油储运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时间及密闭性,尽量减少混入水分或因油料吸入空气中的水分。
现有方案b、解决思路是向乙醇汽油输油管道中添加吸水剂。
上述现有技术中解决乙醇汽油相分离问题的思路,存在以下不足:
对于上述现有方案a,其只能解决加油站中乙醇汽油相分离的问题,针对广大车主反馈的汽车燃油箱中的乙醇汽油分层问题,不能有效的解决。
对于上述现有方案b,则存在吸水不完全、吸水剂更换频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乙醇汽油相分离问题的汽车燃油供给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汽车停放时静置的乙醇汽油容易发生相分离现象且时间越长相分离越严重,导致使用乙醇汽油的汽车存在点火装置容易无法正常点火、有可能发生淹缸故障的问题,且避免采用吸水剂的解决方案所存在的吸水不完全、需频繁更换吸水剂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73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