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防断纱线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6266.1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魏彩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正美线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04;D02G3/44;D02G3/34;D06P1/00;D06P1/52;D06P3/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纱线 及其 生产工艺 | ||
1.一种耐磨防断纱线,其特征在于:该纱线采用内芯(1)、玻纤类无捻长丝(4)、短纤混纺纱(5)以及金属丝(3)为原料,且内芯(1)上设置有两竖排穿孔(2),两排所述穿孔(2)上均穿接有一根金属丝(3),所述内芯(1)外壁上缠绕有玻纤类无捻长丝(4),且所述内芯(1)上缠绕玻纤类无捻长丝(4)后的外壁缠绕包裹有一层短纤混纺纱(5);
该纱线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内芯(1)加工、短纤混纺纱(5)着色、短纤混纺纱(5)干燥、编织、共挤、捻线;
所述内芯(1)加工包括选取采用1100D高强度工业涤纶长丝作为内芯(1);
所述短纤混纺纱(5)着色采用染色剂、助剂、水与短纤混纺纱(5)混合,经过混合配色后对短纤混纺纱(5)进行干燥,其中助剂采用水性聚氨酯;
所述短纤混纺纱(5)干燥采用干燥机对经过着色的短纤混纺纱(5)进行干燥;
所述编织采用编织设备先将粗支涤纶长丝与细支涤纶长丝自捻成母丝,再利用编织设备对玻纤类无捻长丝(4)进行揉捻成子丝,再将母丝与子丝捻成原纱线;
所述共挤采用将拉丝机对原纱线进行拉丝共挤;
所述捻线采用编织设备将短纤混纺纱(5)缠绕在经过拉丝共挤的原纱线外壁上形成纱线;
所述高强度工业涤纶长丝由粗支涤纶长丝与细支涤纶长丝自捻而成,其中粗支涤纶长丝与细支涤纶长丝的数量比为1:1,且粗支涤纶长丝与细支涤纶长丝上均穿接有一根金属丝(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防断纱线,其特征在于,耐磨防断纱线的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进行短纤混纺纱(5)着色,在染色机内部将染色剂、助剂、水与短纤混纺纱(5)混合,其中助剂采用水性聚氨酯,在短纤混纺纱(5)着色过程中水性聚氨酯与染色剂、水添加时的重量比为1:5:15;
步骤二:进行短纤混纺纱(5)干燥,采用干燥机对经过着色的短纤混纺纱(5)进行干燥,干燥机的温度控制在200-250℃,干燥时间为5-8min;
步骤三:进行编织,采用编织设备先将粗支涤纶长丝与细支涤纶长丝按照1:1的数量比自捻成母丝,且粗支涤纶长丝与细支涤纶长丝上均穿接有一根金属丝(3),金属丝(3)为直径为2-3mm的铜丝,再利用编织设备对玻纤类无捻长丝(4)进行揉捻成子丝,子丝中的玻纤类无捻长丝(4)数量为两根,再将母丝与子丝按照数量比为1:2捻成原纱线;
步骤四:进行共挤,采用将拉丝机对原纱线进行拉丝共挤,并采用编织设备将短纤混纺纱(5)缠绕在经过共挤的原纱线外壁上形成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防断纱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过程中水性聚氨酯与染色剂、水的添加方式为,染色剂存放在辅料添加仓(15)内部并从添加口(16)导入染色仓(9)内部,助剂存放在助剂储存箱(11)内部,染色剂与水按照上述重量比预先导入混染仓(13)内部,助剂在驱动电机(10)驱动转轴(12)转动的过程中从导管(17)流向排管(18)并排入混染仓(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防断纱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混纺纱(5)栓接在框架(19)上的栓接环(20)上,短纤混纺纱(5)随着转轴(12)驱动搅拌扇叶(23)转动进行着色并附着水性聚氨酯,并且液压泵(21)驱动液压伸缩杆(22)伸缩来带动搅拌扇叶(23)在混染仓(13)内部上下活动来将水性聚氨酯与染色剂、水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正美线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正美线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62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丝包芯包缠纱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毛衫加工的纱线定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