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黄芪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3277.4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2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睿;阮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华科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23L5/2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黄振华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综改示范***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黄芪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食黄芪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料筛选→洗润→嫩化→超高压预压缩处理→高压蒸制→腌制→晾制→淋汁→包装→超高压压制、灭菌。本发明采用酶解工艺对原料进行嫩化处理,改善了黄芪粗糙、生硬的口感;干蒸制熟过程中采用高压蒸制,与常压隔水蒸制相比,大大缩短了制作时间;将黄芪浸泡于含有党参、枸杞等活性提取物的混合液中,不仅可以补气益血,养血生津,降血压、抗衰老、提高免疫力,还具有特殊的风味和口感。超高压灭菌,保留了即食黄芪特有的风味和营养,增加口感和咀嚼弹性,还可以延长其货架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及功能性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即食黄芪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桔梗科黄芪属,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黄耆”,列为上品,后代诸家本草多有记载。
山西省作为中药材资源大省,黄芪、党参等药材已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模式。但因药食同源食品精、深加工种类少,大大降低了中药材附加值,严重制约着我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现有的黄芪功能食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黄芪产品有块剂、口服液、胶囊等多种剂型,但这些剂型都与药品比较接近,目前并未开发出具有保健功能的可作为普通食品的黄芪产品;二是基于现有的黄芪服用方法较为复杂,服用不方便,且黄芪本身的口感欠佳,尚没有方便食用、有较好适口感的黄芪商品上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补气益血,提高免疫力,有特殊风味和口感的即食黄芪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即食黄芪的制备方法,取外形完整、新鲜、无霉变的黄芪原料,洗净,润湿至透心后切片,嫩化,超高压预处理后在高压隔水环境下用饱和蒸汽进行蒸制,再将其浸泡于含有党参提取物、红枣提取物、枸杞提取物、蜂蜜和山西老陈醋的混合液中进行浸泡,晾干后淋汁,最后包装,超高压压制灭菌即得。
具体地,所述的黄芪原料产自中国山西地区,直径≧1cm。
所述的切片厚度为1~3mm。
所述的嫩化为将切片后的黄芪用0.5~1.5wt%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混合溶液进行酶解,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用量比为1:1,酶解时间为1.5~2小时。采用酶解工艺对黄芪进行前处理,在不影响其活性成分的前提下,能够减少原料本身的生硬、粗糙感,使其食用起来更加鲜嫩可口。
所述的超高压预处理为将嫩化的黄芪放入塑料袋中于压力200~400MPa下处理10~20min。超高压预预处理与高压蒸制结合可以起到微蒸爆的效果,可有效切割黄芪中的纤维,降低食用过程中的纤维感和残渣含量。
为了减少制造过程中高温对黄芪活性成分的破坏,确保营养成份不受损失,将经过超高压预处理的黄芪放在滤筛上,在高压隔水环境下干蒸制熟,与中药蜜制黄芪的传统炮制工艺相比,此步骤大大缩短了蒸制时间,软硬适中,便于后续腌制过程中活性物质的渗透。所述的蒸制为将超高压预处理后的黄芪放在滤筛上,在高压隔水环境下用饱和蒸汽蒸制5~15min,压力控制在0.05~0.08MPa,再自然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华科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华科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32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禽畜血的无菌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菊芋酵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