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线性模型多层特征融合的细粒度车型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1455.3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8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龚声蓉;戴兴华;王朝晖;刘纯平;钟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线性模型 卷积 自相关信息 细粒度 层间 多层 参数矩阵 车型识别 特征融合 双线性 向量 一阶 互相关 提取层 分解 内卷 计算复杂度 信息提取 车型 融合 | ||
1.一种基于双线性模型多层特征融合的细粒度车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第一层层内自相关信息提取:根据双线性模型卷积层各层内卷积特征,提取层内自相关信息双线性特征,同时采用分解双线性池化将参数矩阵分解为两个一阶向量;
(20)第二层层内自相关信息提取:根据双线性模型卷积层各层内卷积特征,提取层内自相关信息双线性特征,同时采用分解双线性池化将参数矩阵分解为两个一阶向量;
(30)层间互相关信息提取:根据双线性模型卷积层各层间卷积特征,提取不同卷积层间的层间互相关信息双线性特征,同时采用分解双线性池化将参数矩阵分解为两个一阶向量;
(40)多层特征融合:采用成对跨层交互的双线性池化和单个跨层交互的双线性池化,融合多层特征,得到车型细粒度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粒度车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0)第一层的层内自相关信息提取步骤包括:
(11)第一层层内双线性特征表示:第一层的层内自相关信息C×C维的双线性特征表示为,
bilinear(l,I,fA,fA)=fA(l,I)TfA(l,I)=XTX (1)
式中,X为第一层卷积层提取的特征记,维度为C×M,x表示X在某一位置的特征分量,即卷积神经网络某一通道的特征向量;
(12)第一层层内双线性特征表示输出:完整的双线性模型为:
zi=xTWix (2)
其中Wi∈Rc×c为投影矩阵,zi为该位置B-CNN的双线性特征表示输出;
(13)投影矩阵分解:将投影矩阵Wi分解为两个一阶向量:
其中Ai∈Rc;
(14)层内自相关信息输出:学习张量表示W=[W1,W2,...,Wo]∈Rc×c×o,获得第一层卷积层的层内自相关信息,o维输出z∈Ro:
其中A∈Rc×d为投影矩阵,P∈Rd×o是分类矩阵,是Hadamard积,d则是决定联合嵌入维数的超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粒度车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0)第二层层内自相关信息提取步骤包括:
(21)第二层层内双线性特征表示:第二层的层内自相关信息C×C维的双线性特征表示为,
bilinear(l,I,fA,fA)=fA(l,I)TfA(l,I)=YTY (5)
式中,第二层卷积层提取的特征记为Y,维度为C×N,y表示Y在某一位置的特征分量;
(22)第二层层内双线性特征表示输出:完整的双线性模型为:
zi=yTWiy (6)
其中Wi∈Rc×c为投影矩阵,zi为该位置B-CNN的双线性特征表示输出。
(23)第二层投影矩阵分解:将投影矩阵Wi分解为两个一阶向量,
其中Bi∈Rc。
(24)第二层层内自相关信息输出:学习张量表示W=[W1,W2,...,Wo]∈Rc×c×o,获得第二层卷积层的层内自相关信息,o维输出z∈Ro:
其中B∈Rc×d为投影矩阵,P∈Rd×o是分类矩阵,是Hadamard积,d则是决定联合嵌入维数的超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14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警报装置
- 下一篇:基于局部方向纹理模式的遮挡人脸识别特征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