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件质量检测标记记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5125.3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8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华忠;范新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赫丁格热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T7/00;B07C5/34;G08B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01707 上海市青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质量 检测 标记 记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件质量检测标记记录系统,属于零件质量检测系统技术领域,其包括用于控制旋转工作台旋转的旋转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图像信息的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存储对比信息的存储模块、将图像信息和对比信息进行对比的对比模块、用于生产编码和二维码的编码生成模块、用于控制激光打标机打标的激光打标模块和用于扫描并读取二维码信息的二维码扫描模块,本发明具有对工件进行快速质检并记录质量问题,用户能够快速查询报废的工件信息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件质量检测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件质量检测标记记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产越来越工业化、自动化,零件在批量生产的时候厂家需要对零件进行质量检测,在钣金件加工领域内,厂家通常会使用工业相机对生产出来的钣金件进行拍照,然后通过质量检测系统对钣金件进行质量检测。
现有技术可参考申请公告号为CN10961299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零件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检测系统的特征是:图像采集模块由相机、镜头组成,镜头安装在相机的后部,图像采集模块和光源对称固定在传输带的上部,光电传感器由发光二极管和光电开关组成,发光二极管和光电开关对称设置在传输带的两侧,图像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图像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光源与电源控制模块相连接,光电传感器与开关控制器相连接。检测方法是:待测零件通过传输带传送;总控平台控制光源发出平行光;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零件的图像;图像处理模块对采集的图像处理;总控平台与数据库中的零件信息进行模板匹配;总控平台判定零件合格或不合格。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质量检测系统在对工件进行检测以后,不合格的产品通常会直接进行报废处理,但是工件不合格可能会存在多种问题,如果要追责的话直接依靠报废的工件比较困难,特别在产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查找到报废的工件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质量检测标记记录系统,能够对工件进行快速质检并记录质量问题,用户能够快速查询报废的工件信息。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工件质量检测标记记录系统,包括:
旋转控制模块,所述旋转控制模块包括能够带动工件转动的旋转工作台;
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旋转工作台上的工件的图像信息并输出;
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有预设的对比信息,存储模块接收输入的信息并进行存储;
对比模块,所述对比模块接收图像采集模块输出的图像信息并调用存储模块存储的对比信息,对比模块将图像信息与对比信息进行对比,当图像信息与对比信息不同时,选出图像信息与对比信息不同的区域并进行标记,得到标记后的图像信息并将标记后的图像信息输出;
编码生成模块,所述编码生成模块接收对比模块输出的标记后的图像信息,编码生成模块在接收到标记后的图像信息时生成编码,并将编码与标记后的图像信息整合成工件信息传输给存储模块进行存储,同时编码生成模块生成对应编码的二维码并输出;
激光打标模块,所述激光打标模块包括设置于旋转工作台附近并且能够对旋转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旋转打标的激光打标机,激光打标模块接收编码生成模块输出的二维码并控制激光打标机将二维码打到工件上;
二维码扫描模块,所述二维码扫描模块扫描工件上的二维码并获取二维码对应的编码,通过编码调用存储模块存储的对应编码的工件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系统首先对工件进行拍照检测,将工件上有质量问题的区域进行标记,并将二维码打在工件上,在用户后续需要对报废工件进行追责时,能够通过扫描报废工件上的二维码来获取工件信息,从而快速得知报废工件的报废原因,便于用户进行追责和查找产线漏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赫丁格热处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赫丁格热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5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召唤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体系架构下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