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瑞士乳杆菌、添加该瑞士乳杆菌的传统麻花发酵面肥、麻花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5234.7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4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忠;吴宏;李铭祥;田瑞红;赵铮;康宗华;邓嘉进;孙健平;李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1D13/60;A21D8/04;C12R1/225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韩晓梅 |
地址: | 30022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瑞士 杆菌 添加 传统 麻花 发酵 面肥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瑞士乳杆菌、添加该瑞士乳杆菌的传统麻花发酵面肥、麻花和应用,所述面肥的生产步骤如下:将MRS 1在乳酸菌细菌培养基斜面活化后,在MRS肉汤培养基中,32‑40℃静置培养20‑60h,获得菌液;培养完成后,将菌液接到面粉中,再补加面肥和水,在25‑37℃条件下,发酵36‑60h,即得麻花发酵面肥。本方法将瑞士乳杆菌CGMCC No.16744与老面肥、小麦面粉混合,发酵得到面肥,在制备过程中,在少量的老面肥中添加瑞士乳杆菌CGMCC No.16744进行发酵,以改善麻花发酵面肥生产工艺,使其能够工业化生产,保持麻花品质的同时减少了生产中老面肥接种量,并产生更加丰富的风味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瑞士乳杆菌、添加该瑞士乳杆菌的传统麻花发酵面肥、麻花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已从单纯追求温饱逐步转变为追求营养和健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发酵面制品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其中麻花作为一种传统的小吃,也具有广阔的市场。老面肥或酵子发酵法生产麻花技术,不但具有设备简单、管理粗放、原料成本低等优势,而且天然发酵剂的菌群除主要为酵母菌外,还含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其它微生物群如野生乳酸菌、醋酸菌等,发挥了多菌种混和发酵的优势,是多种微生物糖化、发酵、酯化的协同进行,生成醇、酯、醛、酚等多种风味物质和麻花独有的发酵香气。但同时,由于微生物组成复杂,不同气候、面粉原料及温度、湿度波动均会影响老面肥中微生物生态结构,使得老面肥的质量不稳定。老面肥没有明确的生产规范和标准,无科学理论指导,完全依靠个人感觉和经验,难以适应工业化生产。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和乙酸等大量的有机酸,不仅常作为食品的酸味剂,而且还与其他菌株代谢产生的醇、醛、酮等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多种新的风味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乳酸菌也可产生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酶,因此在提高麻花营养特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申请相关的本发明公开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瑞士乳杆菌、添加该瑞士乳杆菌的传统麻花发酵面肥、麻花和应用,该方法将瑞士乳杆菌CGMCC No.16744与老面肥、小麦面粉混合,发酵得到面肥,在制备过程中,在少量的老面肥中添加瑞士乳杆菌CGMCC No.16744进行发酵,以改善麻花发酵面肥生产工艺,使其能够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创造性的使用了瑞士乳杆菌CGMCC No.16744发酵,不添加其他商业发酵剂,保持麻花品质的同时减少了生产中老面肥接种量(一般接种量为50%-60%),并产生更加丰富的风味物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瑞士乳杆菌,名称为MRS 1,分类名称为Lactobacillus helveticus,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744,保藏日期:2018年11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一种添加如上所述的瑞士乳杆菌的传统麻花发酵面肥,所述面肥的生产步骤如下:
⑴将MRS 1在乳酸菌细菌培养基斜面活化后,在MRS肉汤培养基中,32-40℃静置培养20-60h,获得MRS 1菌种菌液,其稀释四倍后OD值范围为:0.4-0.7;
⑵培养完成后,将MRS 1菌种菌液接到面粉中,再补加面肥和水,MRS 1菌种菌液:面粉:面肥:水的重量比为0.29-2.00:50-80:20-50:44-73,在25-37℃条件下,发酵36-60h,即得麻花发酵面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52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