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跑偏的对准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2579.7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2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邢宝山;马妍;张国金;刘路明;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9/06 | 分类号: | B65G49/06;B65G4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轴 玻璃 边缘点 矫正 跑偏 对准控制系统 移动 光电开关 控制模块 位移距离 玻璃生产技术 边部损伤 升降电机 输送辊道 四周边缘 停止状态 下表面 划伤 抬起 垂直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跑偏的对准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设置于输送辊道的上方且垂直于输送方向,第一光电开关和第二光电开关,用于检测玻璃的第一边缘点和第二边缘点;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轴向第一边缘点移动,并计算第一驱动轴矫正玻璃需要移动的第一位移距离;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二驱动轴向第二边缘点移动,并计算第二驱动轴矫正玻璃需要移动的第二位移距离;升降电机,用于抬起玻璃,以便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对玻璃进行矫正。本发明玻璃在停止状态中进行矫正,且四周边缘不接受任何碰撞,有效消除玻璃跑偏的同时有效避免玻璃下表面划伤以及边部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跑偏的对准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玻璃冷端生产线上,玻璃需要在上百米长的输送辊道上进行输送以完成纵向切割、横向切割、掰断、去边等多个工艺流程,而由于输送辊道等设备的安装误差,传输时的速差,以及斜坡装置转向动作等原因,玻璃在输送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跑偏现象,玻璃的跑偏将直接影响玻璃的堆垛质量。如果在堆垛前不做处理,成堆的玻璃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样的整架玻璃难以装箱,且在长途运输颠簸中会伴随大量损失。
为满足玻璃对水平堆垛工艺的跑偏要求,需要在堆垛工序前对玻璃跑偏进行对准控制,常用的纠正玻璃跑偏的对准控制方法是在辊道间隙处配置挡板。在玻璃传输过程中,控制电磁阀开合使挡板升起,行走的玻璃与挡板发生物理碰撞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将玻璃边缘与挡板对齐,随后控制辊道停止,这样玻璃边缘得以矫正。但这一过程往往造成玻璃的损伤,首先,玻璃与挡板发生物理碰撞会损伤玻璃边沿;其次,在碰撞维持期间,位于玻璃下方的辊道持续运行会划伤玻璃下表面;再次,碰撞维持的时间是根据玻璃倾斜的幅度进行人为经验的调整,自动化程度低。对准控制在水平堆垛工艺中时不可或缺的,然而传统对准控制工艺对玻璃的损伤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消除玻璃跑偏且有效避免玻璃损伤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跑偏的对准控制系统,应用于玻璃生产线上的堆垛工序之前,具体包括:
输送辊道,设置于所述玻璃生产线上,用于将玻璃输送至对准区域并停止输送;
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设置于所述对准区域且分别垂直于所述输送辊道的输送方向,且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轴均位于所述输送辊道的上方;
第一光电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轴上,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玻璃的第一边缘点,并输出实时的第一检测结果;
第二光电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轴上,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玻璃的第二边缘点,并输出实时的第二检测结果;
所述第一边缘点和所述第二边缘点位于所述玻璃的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同一条边上,且所述第一边缘点正对所述第一光电开关,所述第二边缘点正对所述第二光电开关;
第一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轴向所述第一边缘点移动,并根据预先设置的目标边缘位置与所述第一边缘点计算得到所述第一驱动轴矫正所述玻璃需要移动的第一位移距离,并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轴向所述第二边缘点移动,并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目标边缘位置与所述第二边缘点计算得到所述第二驱动轴矫正所述玻璃需要移动的第二位移距离,并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升降电机,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生成的控制指令带动设置于所述输送辊道下方的铝型材以预设的方式带动所述玻璃在输送方向上前后移动所述第一位移距离,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生成的控制指令带动所述铝型材以所述预设的方式带动所述玻璃在输送方向上前后移动所述第二位移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2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玻璃吊装的可调吊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工钢电磁抑振纠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