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向通信下二阶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一致性跟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6397.9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9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倪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G05B19/418;G05D1/12;G06F17/1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刘新琼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下二阶多 智能 体系 固定 一致性 跟踪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向通信下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一致性跟踪控制方法,包括:(1)为每一个跟随者设计固定时分布式观测器,使得每个跟随者在固定时间内获得领导的状态信息;(2)确定观测时间上界的表达式;(3)设计固定时非奇异终端滑模一致性控制协议,使跟随者多智能体系统能够在固定时间内跟踪上领导智能体系统的轨迹;(4)确定收敛时间上界的表达式。与既有的固定时一致性方案相比,本发明降低了通信资源消耗和对信道的要求,节约成本,提升了系统可靠性和一致性协议的可扩展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向通信下二阶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一致性跟踪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多智能体系统集群行为得到广泛研究,诸如,编队,约会,包围,蜂拥和群集,跟踪,一致等行为。作为一种基本且重要的集群行为,一致性跟踪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致性跟踪旨在为每个跟随者设计控制协议,使得所有跟随者跟踪上领导的轨迹。
收敛速率作为评价一致性协议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相关文献通过设计最优权值或选择更好的相互作用拓扑,提升代数联通度来提升收敛速度。然而,这些控制协议仅能保证渐进收敛。然而,实际应用对收敛精度和收敛速率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有限时一致性具有高精度、快速收敛和对干扰和不确定鲁棒等优点,对于某些对控制精度和收敛时间要求高的应用场合,人们更希望实现有限时一致。近些年来,齐次性方法、加幂积分器法、终端滑模控制等方法被用于设计有限时一致性控制器。然而,有限时一致性需要所有智能体初始状态的信息来估计一致性时间。在实际多智能体系统中,所有智能体初始状态是一个难以获得的全局信息。在不知道这个信息的情况下,我们无法估计稳定时间,更不用说设计一致性协议在规定时间内实现一致性。此外,有限时一致性控制协议的收敛时间随着初值的增长而无界增长,这使得有限时一致性控制协议难以应用于大初值的应用场合。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固定时稳定性被引入到一致性控制协议设计中。固定时一致性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其一致性时间是与初值无关的常数。这一优势为收敛时间估计和发展一致性方案满足一致性时间的要求带来方便。因此,有必要研究固定时一致性控制协议。在固定时一致性控制协议方面近些年来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然而,这些成果假设相互作用拓扑是无向图,这意味着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信息流是双向的,通信拓扑是对称的。然而,由于有向图的信息流是单向的,通信拓扑是不对称的,将这些一致性方案扩展到有向图是困难的。将既有的结果扩展到有向通信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特别是当并不是所有的智能体均配备有传输器或支持双向通信的传感器/接收器。另一方面,单向通信耗费更少的通信资源并对信道的要求比双向信息交换更低。而且,针对有向通信的一致性协议可以提升所设计一致性协议的可扩展性。最后,一些不可避免的通信连接故障,延时和干扰可能破坏双向通信结构。因此,需要研究有向通信下固定时一致性控制协议的设计问题。然而,由于固定时一致性协议非线性特性以及有向通信的不对称性,将既有针对无向通信的固定时一致性控制协议扩展到解决有向通信下二阶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跟踪是困难的,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诸如,构造合适的李雅普诺夫函数分析固定时稳定性,有向通信下固定时分布式观测器设计问题和控制奇异性问题。本发明将解决这一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实现在有向通信下二阶跟随者在固定时间内跟踪上领导的轨迹。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有向通信下二阶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一致性跟踪控制方法,以实现在有向通信下二阶跟随者在固定时间内跟踪上领导的轨迹,并降低一致性时间估计的保守性。
技术方案
一种有向通信下二阶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一致性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智能体系统由一个领导者和N个跟随者组成,N个跟随者组成的相互作用网络是有向图Gs,每个跟随者和领导之间都有路径相连,第i个跟随者的动态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63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