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气压加载的振动蠕变复合时效渐进成形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2310.0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6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左都全;曾毅;杨丹丹;罗锦洁;王海宝;徐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D31/00 | 分类号: | B21D31/00;C22F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4041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形 渐进 蠕变 气压 方法和装置 模具型面 时效成形 实时构造 筋板件 复合 加载 贴合 晶粒 成形路径 低频振动 调试过程 多套模具 高度可调 晶粒分布 最终成形 多点式 工具头 回弹率 均匀性 提升筋 温控箱 中筋板 形变 板件 回弹 气源 位错 成型 释放 引入 调控 加工 优化 保证 | ||
1.基于气压加载的振动蠕变复合时效渐进成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筋板件(4)放置于真空袋(3)内,气管(8)插入真空袋(3)中并密封,装夹并牢固筋板件(4)的两侧;
(B)根据渐进成形路径第1次调节工具头(18),构造成形用的模具型面,同时调节气管(8)的吸气口,使吸气口上表面不高于所构造的模具型面最底端;
(C)调节真空泵(7)的气源压力,通过气管(8)从真空袋(3)内部抽真空,使筋板件(4)与工具头(18)所构造的第1次模具型面贴合;
(D)打开时温控制器(12)的温控按钮实施蠕变热时效处理,使炉腔内的温度升温并保持在蠕变时效温度的±1.5℃内,当温度稳定时,开始筋板件(4)的蠕变计时;在蠕变时效成形过程中,打开振动控制仪(11)的按钮,对振动平台(17)的固有频率f进行恒加速度扫频,通过激振器(9)对筋板件(4)实施振动,振动完成后,关闭振动控制仪(11)的按钮,完成第1次复合时效成形;
(E)根据SVR支持向量机理论设计的模具型面来规划渐进成形路径,第K次调节工具头(18),并依次按照上述(B)、(C)和(D)步骤中的实施方式,完成第K次振动蠕变复合时效成形;当第K次成形面的回弹增量ΔK与模具型面的弦高H的比值不大于ε(≤5%)时,停止实施振动蠕变复合时效成形,否则,进行第K+1(K为自然数)次成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压加载的振动蠕变复合时效渐进成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中,对筋板件(4)实施蠕变热时效处理,蠕变持续时间为30~900min,蠕变加热温度为30℃~600℃,蠕变时效所需压力为0.4~2Bar,筋板件(4)贴合所需压力为2~8Bar,筋板件(4)贴合通过带报警功能的接触式位移传感器监控;所述振动为低频振动,激振频率为(0.4~0.6)f,获得的加速度为1~30m/s2,每次构造的模具型面需振动1-20次,每次振动持续时间和相邻两次振动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15min和2~300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压加载的振动蠕变复合时效渐进成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振动是通过相位差别法来判定筋板件(4)激振时的特殊位置及激振前后的相位变化规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压加载的振动蠕变复合时效渐进成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中,通过调节激振器(9)内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为一恒定值,实现振动平台(17)的恒加速度扫频。
5.一种基于气压加载的振动蠕变复合时效渐进成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专用温控箱(1)、支架(15)、筋板件(4)、多点模具(6)、振动平台(17)、激振器(9)和真空泵(7);所述专用温控箱(1)放置于支架(15)的橡胶垫脚(14)上,专用温控箱(1)上设有控制时间和温度的时温控制器(12);所述筋板件(4)放置于真空袋(3)内并置于多点模具(6)正上方的中心处,筋板件(4)通过螺栓组件与压条(5)固定锁紧,压条(5)设于立柱(13)上,立柱(13)一端穿过专用温控箱(1)上的通孔与振动平台(17)螺接,立柱(13)另一端通过螺栓组件与顶板(2)连接,顶板(2)两侧中心处各设有一螺纹孔,顶杆(19)穿过螺纹孔并顶紧在压条(5)上,实现筋板件(4)的三点固定;所述多点模具(6)由M×N个工具头(18)刚性连接而成,工具头(18)穿过专用温控箱(1)底部上的通孔螺接在振动平台(17)上,振动平台(17)为一独立部件,其与专用温控箱(1)和支架(15)均无接触;所述激振器(9)两端分别与振动控制仪(11)和工具头(18)连接,激振器(9)安装于夹紧装置(10)上,夹紧装置(10)固定在侧板(20)上,侧板(20)通过螺栓组件与L型角钢(16)连接,L型角钢(16)固定在支架(1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学院,未经重庆三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31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