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老化抗冲击型防水粘结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1143.8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7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辉 |
主分类号: | C09J101/28 | 分类号: | C09J101/28;C09J161/06;C09J191/00;C09J11/08;C09J7/00;C08B11/02;C08G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500 湖南省衡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苎麻纤维 精油 石榴 防水粘结层 抗冲击型 抗氧化性 耐老化性 防水性 改性 共混 制备 老化 制备技术领域 防水粘接层 抗冲击性能 防水材料 防水效果 酚醛树脂 抗冲击性 石榴果实 木质素 烷化剂 异丙醇 放入 碱浸 疏水 蒸煮 发酵 杀菌 分解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防水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老化抗冲击型防水粘结层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麦秸为原料,分解出木质素,再以石榴果实为原料,将碱浸物与石榴精油共混蒸煮生成酚醛树脂,再以苎麻纤维为原料,异丙醇为烷化剂,生成烷基化苎麻纤维,使得烷基化苎麻纤维韧性、抗冲击性增强,以石榴精油为原料,石榴精油的抗氧化性极好,且还具有杀菌、疏水防水性,将烷基化苎麻纤维和石榴精油共混放入发酵罐中得到改性苎麻纤维,使得改性苎麻纤维的防水性提升、抗氧化性增强、耐老化性提升,从而使得本发明制得的防水粘接层材料的防水效果提升、耐老化性得到进一步增强,韧性和抗冲击性能也得到提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水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老化抗冲击型防水粘结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是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城市道路交通,桥梁占比更大。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桥梁不断涌现,现在城市道路桥梁结构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两种形式,在我国绝大多数的桥梁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
由于桥梁在使用过程中长期经受超负荷或恶劣环境的双重作用,其桥面防水保护层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破碎等,而雨水会通过这些裂缝渗入桥梁防水层上,由于混凝土的防水效果不好,水继续渗入到桥面内部,导致桥梁出现漏水、墩台腐蚀松动、墩台不稳定等严重安全问题。因此,提高桥梁桥面和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之间的防水粘结层的防水效果,阻止水分进入桥面内部,这不仅可延长桥梁的服役寿命,还可节约桥梁后续的维修加固费用。
我国防水粘结层材料种类较多,目前,常用的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涂抹类的,如各种改性沥青涂料和高分子聚合物防水粘结剂,另一类是卷材类防水粘结层材料。防水卷材施工方便快捷,防水效果好,但大多数卷材在施工时需要加热,而加热导致卷材在铺筑过程中封闭了大量的气泡,导致卷材无法与桥面板紧密结合,粘结效果不佳,且防水卷材的层间抗力性差,与沥青层之间或与混凝土板之间抗剪强度较低。涂料类防水材料的铺装工艺较之卷材类更为复杂,且由于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溶剂型防水涂料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目前普遍采用水基型防水涂料,这类防水涂料固化成型时间较长,一般需要4h以上。
为了克服现有粘结层材料的不足,许多科研人员开始研究了水性环氧沥青类的防水粘结材料,其优点在于粘结强度高、防水性好等优点,缺点是脆性大、耐冲击性能弱,现场固化温度高(120℃左右),易造成环氧沥青老化,耐久性不足,且成本高昂,工程造价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和重载车载。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防水效果好、粘结强度高的防水粘结层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市面上存在的防水粘结层材料的粘结效果不佳、韧性差、耐冲击性能弱、耐老化性不佳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耐老化抗冲击型防水粘结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耐老化抗冲击型防水粘结层材料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将减压蒸馏产物与改性苎麻纤维投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50~60℃,在此温度下用搅拌装置以600~700r/min的转速搅拌混合30~40min,出料,即得耐老化抗冲击型防水粘结层材料;
减压蒸馏产物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1)将麦秸放入粉碎机中,以700~800r/min的转速,粉碎20~30min,粉碎后投入烘箱中,在温度为50~60℃的条件下干燥12~14h,干燥后投入行星球磨机中得到麦秸粉碎物,将麦秸粉碎物与质量分数为10~12%的氢氧化钠溶液投入烧杯中静置20~25min,得到碱浸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辉,未经李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1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