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步检测黄曲霉菌代谢物环匹阿尼酸和黄曲霉毒素混合污染的量子点荧光微球层析试剂盒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361068.5 申请日: 2019-04-30
公开(公告)号: CN110108870B 公开(公告)日: 2022-11-04
发明(设计)人: 张兆威;胡小风;李培武;张奇;李慧;张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558 分类号: G01N33/558;G01N33/577;G01N33/58;G01N33/533
代理公司: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代理人: 乔宇
地址: 430062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同步 检测 黄曲霉菌 代谢物 环匹阿尼酸 黄曲霉 毒素 混合 污染 量子 荧光 层析 试剂盒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同步检测黄曲霉菌代谢物环匹阿尼酸和黄曲霉毒素混合污染的免疫层析量子点荧光微球试剂盒。它包括荧光层析试纸条,以及含有量子点荧光微球标记的抗环匹阿尼酸单克隆抗体和量子点荧光微球标记的抗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冻干品的样品反应瓶,所述抗环匹阿尼酸单克隆抗体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871的杂交瘤细胞株YTT‑2分泌产生。其可用于环匹阿尼酸和黄曲霉毒素的同步检测,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步检测环匹阿尼酸和黄曲霉毒素混合污染的量子点荧光微球层析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真菌毒素是产生于有害真菌的一类强毒性的物质,被发现广泛污染我国主要粮油,主要包括稻米、花生、玉米、小麦等。真菌毒素能污染粮油种植、收获、运输、储存过程,进入食物链危及生命健康安全,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食源性疾病的三大根源之首。为了保障粮油质量安全,促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制定了粮油真菌毒素限量标准(GB 2761-2017)。黄曲霉菌可产生致癌的环匹阿尼酸和黄曲霉毒素。环匹阿尼酸主要是可致心细胞变性,胞膜通透性增加,神经元坏死等症状;黄曲霉毒素其致癌、致畸、致突变以及免疫抑制作用,已被列为Ⅰ类致癌物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需要加强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开发安全、可靠的检测技术,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层析法、精密仪器分析法和免疫检测法。早期真菌毒素检测常用薄层层析法,该法操作易行,可广泛使用,但其试剂用量大、其它组分干扰严重、准确性差,不能准确定量,且对实验人员和周围环境污染危害较大,不适于现场快速检测。精密仪器分析法主要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这些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但又有仪器昂贵,要求真菌毒素样品纯化程度高,样品前处理过程繁琐,耗时长,对实验环境要求高等不足,难以实现快速检测。免疫分析技术克服了前两者的缺点,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样品前处理简单、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小、适于现场批量检测等优点,已应用于食品、医疗等多个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同步检测环匹阿尼酸和黄曲霉毒素混合污染的量子点荧光微球层析试剂盒及其应用。该量子点荧光微球层析试剂盒可用于样品中环匹阿尼酸和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同步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同步检测环匹阿尼酸和黄曲霉毒素混合污染的量子点荧光微球层析试剂盒,它包括层析试纸条,以及含有量子点荧光微球标记的抗环匹阿尼酸单克隆抗体和量子点荧光微球标记的抗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冻干品的样品反应瓶层析试纸条,其中:所述荧光层析试纸条包括底板,底板的粘性面从上到下依次粘贴吸水垫、检测垫和样品垫,相邻各垫在连接处交叠连接,所述的检测垫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基垫,硝酸纤维素膜上自上而下横向设置质控线和检测线,所述质控线包被有兔抗鼠多克隆抗体,所述检测线位于质控线下方,个数为2条,检测线上分别上包被环匹阿尼酸-卵清蛋白偶联物和黄曲霉毒素B1-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所述抗环匹阿尼酸单克隆抗体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871的杂交瘤细胞株YTT-2分泌产生。

按上述方案,所述抗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为抗黄曲霉毒素通用单克隆抗体,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013的杂交瘤细胞株1C11分泌产生。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量子点荧光微球为包埋有油溶性CdSe/ZnS量子点的表面修饰有羧基官能团的多孔聚苯乙烯微球,微球直径2-10μm。其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520-620nm。其是采用溶胀法将油溶性的CdSe/ZnS量子点通过疏水作用包埋进表面修饰有羧基官能团的多孔聚苯乙烯微球。

按上述方案,所述量子点荧光微球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10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