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线可旋转的悬垂线夹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3942.0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1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原;王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河北三般电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5 | 分类号: | H02G7/05;H02G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任默闻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壳 转动 悬垂线夹 轴向中心线 环形空隙 可旋转的 夹持 安全运行 偏心覆冰 气象条件 不接触 下导线 重合 冰冻 腔体 雨雪 舞动 电网 贯穿 申请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线可旋转的悬垂线夹,包括:用于夹持导线的内壳、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转动部;所述内壳贯穿所述外壳的腔体;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一环形空隙,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不接触;所述内壳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外壳的轴向中心线重合;所述转动部设置于所述环形空隙内;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内壳相对转动。本申请通过转动部,使悬垂线夹所夹持的导线具有良好的转动效果,具有减弱雨雪冰冻气象条件下导线形成的偏心覆冰、抑制导线的舞动、提高线路和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止架空输电线路导线舞动的一种导线可旋转的悬垂线夹。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简称线路)是输送电力能源的重要设备,由线路塔、导线、架空地线等元件组成,交流线路的导线包括A、B、C三相,直流线路的导线包括正、负两极。在一定的覆冰和大风条件下,导线上可形成不均匀的偏心覆冰,改变导线的空气动力性能,易造成导线的大幅度振动,形象地称为舞动。舞动可缩小导线之间的距离并引起放电跳闸;还可增大导线张力并造成倒塔、断线,是威胁输电安全的主要故障之一。
电压较低的线路的每相/极导线为单根导线;电压较高的线路的每相/极导线一般由几根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并按一定形状排列的子导线组成,称为分裂导线。根据子导线数量进一步分为二分裂、三分裂、四分裂、六分裂和八分裂导线。在两基线路塔之间,沿分裂导线每隔数十米安装一个间隔棒用于支撑和固定子导线。
分裂导线比单导线更容易发生舞动,这是由单导线和分裂导线的覆冰差异造成的。冬季大风沿着地面水平运动,将空气中的过冷却水汽吹向导线并在导线的迎风面凝结成冰,称为偏心覆冰。这种偏心覆冰会产生以导线中心线为转动轴的力矩。
(1)对于单导线,该力矩会使导线按力矩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导线的迎风面发生变化——原本在迎风面范围内的一部分导线表面转出了迎风面而不再继续覆冰;而不在迎风面范围内的一部分导线表面转入了迎风面并开始覆冰——导线的迎风面(即覆冰区)随着导线的转动而逐渐改变,最后在导线上形成一圈比较均匀的环形覆冰,而环形覆冰导线与无覆冰导线类似,不易形成升力,所以单导线发生舞动的概率相对较低。
(2)对于分裂导线,由于间隔棒固定了子导线,虽然有偏心覆冰的力矩作用但子导线并不转动,因此它的迎风面(即覆冰区)是固定的。随着时间延长,迎风面的覆冰逐渐增加、变厚,即偏心覆冰越来越严重。与均匀的环形覆冰导线相比,严重的偏心覆冰导线更易形成升力,所以分裂导线发生舞动的概率相对较高。
现有技术是将常规间隔棒的部分固定式线夹设计成回转线夹,形成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希望回转线夹所夹持的导线具有类似于单导线的自由转动效果和均匀覆冰效果,从而使分裂导线也能够抑制舞动。但在分裂导线上使用了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线路上,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舞动抑制效果不明显;而导线上无间隔棒的线路,包括单导线及上下排列二分裂导线的线路,仍然有舞动发生。
根据分析可知导致输电线上的导线发生舞动的重要原因包括:
(1)一个原因是目前的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回转线夹对于导线的转动阻力仍然较大,较薄较轻的偏心覆冰产生的力矩不足以转动导线。而在导线形成较厚较重的、足以转动导线的偏心覆冰之前,舞动往往已经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河北三般电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河北三般电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3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