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PTP1B检测的多肽及包含该多肽的荧光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8688.5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3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赵筱萍;王毅;邹敬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13;C09K11/06;G01N33/57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韩聪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ptp1b 检测 多肽 包含 荧光 探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被PTP1B特异性识别的多肽以及包含该多肽的荧光探针,属于药物筛选与评价方法领域。该荧光探针由PTP1B特异性识别的多肽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连接而成,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赖氨酸‑谷氨酸‑磷酸化酪氨酸‑磷酸化酪氨酸‑赖氨酸‑缬氨酸,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与多肽中的赖氨酸相连。由于多肽N端第三位和第四位含有磷酸化酪氨酸,使得PTP1B能对该多肽进行去磷酸化修饰。该荧光探针本身基本无荧光吸收,但当其失去酪氨酸上的磷酸根时,则会产生明显的荧光吸收,从而能对PTP1B活性进行特异性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筛选与评价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被PTP1B特异性识别的多肽及包含该多肽的荧光探针。
背景技术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及去磷酸化是机体信号转导调控机制之一,受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共同调控。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是胞内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的一员,定位于细胞内质网,在肝脏、肌肉、脑、脂肪等组织广泛表达。研究表明,PTP1B是瘦素信号通路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共同的负性调控因子。PTP1B通过使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以及Janus激酶2酪氨酸去磷酸化,阻断胰岛素和瘦素信号的传递。因此PTP1B抑制剂的开发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常用的PTP1B抑制剂筛选方法主要有以对硝基苯磷酸酯(p-npp)为底物的发色底物法和通过磷酸根离子检测的孔雀石绿-钼酸盐分光光度法。但发色底物法背景干扰大,易受化合物结构影响;孔雀石绿-钼酸盐分光光度法对检测环境要求高,且无法直接检测PTP1B活性。
近年来,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效应的荧光探针运用愈加广泛。这类探针可有效地避免传统荧光材料存在的聚集态荧光减弱甚至猝灭的现象,为设计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固态材料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目前已报道了多种可用于酶活性检测的AIE型分子探针。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410250272.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荧光检测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1510108446.0的专利文献包含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申请号为201510507259.X的专利文献报道了一种用于DPP-4检测的多肽及包含该多肽的荧光探针。
因此,如何有效将AIE荧光探针技术用于PTP1B活性检测及PTP1B抑制剂筛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被PTP1B特异性识别的多肽以及包含该多肽的荧光探针,利用该荧光探针可以特异性识别PTP1B并对其进行活性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肽,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KEpYpYKV,其中p为磷酸化基团。由于多肽N端-第三位和第四位含有磷酸化酪氨酸,使得PTP1B能对该多肽进行去磷酸化修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荧光探针,由上述多肽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连接而成,所述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与所述多肽中N端第一位的赖氨酸相连。
本发明的荧光探针以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为母核,连接亲水性的多肽,从而形成能特异性检测PTP1B的荧光探针。该荧光探针本身荧光很弱,但当其失去酪氨酸上的磷酸根时,则会产生明显的荧光吸收,从而能对PTP1B活性进行特异性的检测。
作为优选,所述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包含由至少一个四苯乙烯分子构成的基本骨架。当基本骨架中含有多个四苯乙烯分子时,多个四苯乙烯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聚集。
作为优选,所述荧光探针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86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