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茶树菇物流运输的保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1420.9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0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周;郭奇亮;刘继;郑旗;樊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B7/02 | 分类号: | A23B7/02;A23B7/024;A23B7/04;A23B7/055;A23B7/148;A23B7/154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李坤 |
地址: | 61113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树菇 分级 低温干燥 物流运输 速冻 保鲜 预处理 装箱 保鲜液体 大小分级 分级处理 运输过程 货架期 冷藏 浸润 损伤 运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茶树菇物流运输的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茶树菇进行预处理,按照茶树菇大小分级处理,其中包括:分级低温干燥、分级浸润保鲜液体、分级速冻、分级装箱冷藏,通过将茶树菇分级处理,从而减少产品采后在运输中的损失,提高产品附加值,处理过程中采用低温干燥、速冻等步骤,有效防止茶树菇在运输过程中被损伤或损坏,延长茶树菇货架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菇保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茶树菇物流运输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茶树菇贮藏保鲜技术中,主要是冷库和气调库就地贮藏,这两种贮藏方法中,气调贮藏是在冷库贮藏的基础上改变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达到保鲜的效果,然而这两种方法均是就地贮藏,不适于茶树菇的运输贮藏,在运输途中或销售过程中,现今仍没有很好的保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于茶树菇物流运输的保鲜方法,通过将茶树菇分级处理,从而减少产品采后在运输中的损失,提高产品附加值,处理过程中采用低温干燥、速冻等步骤,有效防止茶树菇在运输过程中被损伤或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适于茶树菇物流运输的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采收茶树菇时即进行整修分级,按照菇体的大小分级放置,将菇体短于10cm,直径低于10cm的茶树菇放置于第一冷藏室内,将菇体短于10cm,直径高于10cm的茶树菇放置于第二冷藏室内,将菇体长于10cm,直径低于10cm的茶树菇放置于第三冷藏室内,将菇体长于10cm,直径高于10cm的茶树菇放置于第四冷藏室内;
通过将茶树菇分级放置,能够对差别不大的菇体进行同条件处理,便于使得不同级的菇体也能够得到相同的处理结果。
(2)低温干燥:将第一冷藏室内的温度调至-2~0℃并降温干燥茶树菇15~20min;第二冷藏室内的温度调至-2~0℃并降温干燥茶树菇22~27min;第三冷藏室内的温度调至-2~0℃并降温干燥茶树菇23~30min;第四冷藏室内的温度调至-2~0℃并降温干燥茶树菇32~40min;
在低温干燥过程中能够将茶树菇进行预冷,除去菇体从田间带来的热量,以延缓代谢速度,延缓后期失水、变黄或腐软,保持茶树菇鲜品的品质,分级处理后,保证了各级的预冷温度大致相同,第二冷藏室与第三冷藏室内的菇体整体体积相差不大,故需降温干燥的时间相差不大,保持同一温度范围,通过控制降温时间即可控制不同级茶树菇的干燥点,便于管理。
低温干燥采用微干燥,固定茶树菇原始形状的同时加快其表面水分干燥,降低其呼吸作用,保留较多水分在体内,不会使茶树菇萎焉,使其最大程度地维持采摘时的形状,利于延长保鲜时间。
(3)涂覆保鲜层:将每一级的茶树菇在各自冷藏室内温度下分别浸润在保鲜液体中,并维持5~10min,使得保鲜液体能够涂覆满茶树菇表面,微干燥去除自然环境给予其的表面水分后,再浸润保鲜液体,不会降低保鲜液体的浓度,进而不会降低保鲜质量;
(4)速冻:茶树菇浸润完全后,将第一冷藏室内温度调整至零下3~5℃并维持10~20min,将第二冷藏室内温度调整至零下6~8℃并维持10~20min,将第三冷藏室内温度调整至零下6~9℃并维持10~20min,将第四冷藏室内温度调整至零下10~13℃并维持10~20min;
茶树菇表面浸润有保鲜液体,速冻时,茶树菇表面凝结成保护层,保鲜的同时具有一定硬度,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机械损伤,对不同级别的茶树菇分区速冻,通过控制其速冻温度,即可使茶树菇达到同一结冰点,不会冻伤茶树菇。第二冷藏室与第三冷藏室内的菇体整体体积相差不大,故需速冻的温度相差不大,保持同一速冻时间,通过控制速冻温度即可控制不同级茶树菇的结冰点,便于管理。
(5)装箱冷藏:速冻结束后,将各级茶树菇分别码放在冷藏箱内,层间用木浆纸间隔,所述冷藏箱内温度为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未经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14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